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強國的歷史支撐
2014-09-23 11:40:5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習近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話系列解讀七】 作者: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周溯源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為了這個宏偉目標,我們無疑要繼續搞好改革開放,搞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生態建設、軍事建設等,還要搞好文化建設,發揮文化強國的巨大作用。 在文化強國方面,我們首先要重視億萬人民群眾的文化實踐創造,其次要重視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文化,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則是文化強國的歷史支撐。 傳統文化的歷史支撐,首先是給中華兒女以自信。傳統文化有很多精華,給人類作出過重要貢獻。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曾數度輝煌。直至17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一直領先于世界各國。只是從18世紀開始,中國才逐漸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到了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農業文明的國門。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警鐘,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警醒和斗志。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求新的救國方略。最終由中國共產黨人用社會主義救了中國,發展了中國,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這段由屈辱到重新站起來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用了109年的時間。一部中華文明史告訴人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不可戰勝的,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 今天中國人民可以滿懷自信地走在人類文明的大道上,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輝煌。 傳統文化的歷史支撐,其次表現在理性、智慧、力量的傳承上。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設現代化大廈的雄厚根基。 2014年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指出:“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 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于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我們應該熟悉民族的傳統文化,研究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民族的傳統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往開來,綜合創新,使中華文明在新的千年放射出新的光彩,走在人類文明的前列。 |
相關閱讀:
- [ 09-22]北原: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
- [ 09-22]樸槿惠指安倍“亞運外交”無誠意 令其反省歷史
- [ 09-20]歷史畫家沈嘉蔚30米巨幅畫"抗戰" 人物多達422位
- [ 09-18]日媒:韓外長暗示日本應為解決歷史問題做出努力
- [ 09-18]外交部:中方敦促日方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
- [ 09-23]人民日報刊文:反腐,一場必須贏的價值觀較量
- [ 09-22]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基石
- [ 09-22]黨校報刊要努力成為鮮明的思想旗幟
- [ 09-19]習近平對泰戈爾名句如數家珍 稱對印度文明有濃厚興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