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仗與經濟賬 在少林寺狀告嵩管委的過程中,作為少林景區經營方的港中旅除了出具相關書證外,一直保持沉默。在當地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看來,少林寺這次看似起訴嵩管委,實乃劍指港中旅。至少門票分成款都是由港中旅方面收取后,轉交嵩管委再支付少林寺的。 這位人士認為,釋永信管理風格強勢,在宗教與商業領域一向善于開疆拓土。但現實卻是,任憑少林寺開的公司和海內外下院再多,少林寺常住院卻一直只有60多畝地,處處受制于人。登封市政府又與港中旅簽訂了經營少林景區40年的協議,更讓少林寺時時警惕“被上市”的風險。 在2009年底港中旅入股少林景區經營后,“三國爭霸”的局面便持續至今。最初,是少林寺就“被上市”的傳言在媒體上喊冤并發難;一兩年后,少林景區因管理混亂,又被警告將面臨5A級景區摘牌,媒體再次聚焦景區的官商合作模式。這一次,登封官方發現有公關公司介入推波助瀾;到2013年7月1日,登封市又以港中旅違約,只收門票不投資為由,強行接管了少林景區售票處,僅僅一天,便被河南省領導叫停。 在這四五年間,釋永信也總是隔三岔五地被網上傳言困擾,雖然他曾求助官方幫助澄清,但被后者拒絕,導致雙方更加對立。最近的一個消息是,少林寺方丈室在裝修時,發現了數個針孔攝像頭。 釋永信曾多次呼吁寺廟免門票的新聞,被嵩管委方面下載打印,作為其言行不一的證據。這位“佛門CE O”也被外界尤其是利益對立面不斷進行世俗化的描述。 “少林寺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嵩管委一位官員的話頗有代表性,“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他們接受那么多布施,什么時候被審計過?” 根據這位官員介紹,嵩管委可以分得景區門票款的49%,30%要交給少林寺,還要再分錢給景區其他景點。加上其他不斷增長的開支,嵩管委現在每一年都要虧損1000多萬元。 對參與門票分成的質疑,少林寺方面的解釋是,少林景區強行將少林寺圈入,“斷了少林寺走了1500年的路”,導致信眾無法自由入寺,香火布施頗受影響,只能依賴票價分成維持生活。 釋永信一直強調少林寺是一家子孫廟,廟產和人事皆應由僧人掌管。而在官方看來,作為文保單位和旅游景點的少林寺,土地和房產都為國有,政府有權進行規劃和開發。登封市有關領導多次表示,官方為了提升少林寺周邊環境,拆遷改造一共花了超過10億元。 對少林寺和釋永信來說,向政府討說法并不陌生,幾乎貫穿了少林寺30多年來的復興史。在釋永信看來,少林寺塔林中最重要的高僧就是他的師父行正。1981年,釋永信出家到少林寺之后,行正曾多次帶著他到登封甚至北京上訪。 在釋永信20多年后口述的回憶錄中,這是一段很屈辱的往事。他也經常以少林寺當年的破敗弱勢,來為現在的商業化辯護。 門票“爭鋒” 根據少林寺的計算,嵩管委2011年全年拖欠門票分成款1301萬余元,2012年全年拖欠1473萬余元,2013年1月至10月共拖欠2135萬余元,總計拖欠4970萬余元,并產生了232萬余元的延遲支付違約金。 嵩管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不足3年的時間內,少林寺共實得門票分成款1 .4億余元。而少林景區政策性免票的人次,2011年至2013年10月接近70萬人次,享受半價票者,則有84萬余人次。 門票“爭鋒” 少林景區強行將少林寺圈入,“斷了少林寺走了1500年的路”,導致信眾無法自由入寺,香火布施頗受影響,只能依賴票價分成維持生活。 ——— 少林寺方面的解釋 “少林寺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少林寺都是出家人,能花多少錢?他們接受那么多布施,什么時候被審計過?” ——— 嵩管委一名官員的話 鏈接 佛門難清凈 2009年3月,陜西法門寺為抗議景區公司強行在山門口砌建圍墻,關閉山門謝客。 2009年4月,重慶溫泉寺僧人維權,質疑有關部門在寺廟搞商業開發,污染水源,破壞環境。 2013年秋,河南汝州風穴寺住持釋永海上訪,舉報汝州市政府將風穴寺打包賣給商業公司搞旅游開發。 2013年12月,福建省福州瑞云寺被強拆,佛像也被砸毀。 2014年6月,媒體爆出,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為了拆遷,將三座小寺廟合并成一個大寺廟,讓尼姑和尚住一起。 (整理:南方都市報記者 孫旭陽) |
相關閱讀:
- [ 09-21]河南少林寺推“都市禪堂” 為城里人減壓
- [ 09-20]疑似僧人在少林寺拉橫幅 質問管委會門票收入用途
- [ 09-20]河南少林寺推“都市禪堂” 供城里人打坐禪修
- [ 09-04]少林寺招媒體總監主編 不需出家待遇與企業持平
- [ 09-04]少林寺招媒體總監 要求應聘者懂新媒體懂危機公關
- [ 09-04]少林寺招媒體總監兩天收300份簡歷 多海歸背景
- [ 08-20]少林寺擬辦世界武林大會引發爭議 遭疑作秀炒作
- [ 08-20]少林寺將辦世界武林大會 釋永信:邀高手切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