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孔子誕辰的2565周年,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詮釋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在孔子誕辰之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委托搜狐網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http://book.sohu.com/s2014/kzdc/index.shtml),并對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學者陳赟進行了專訪。陳赟解讀了《中庸》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并對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直以來人們談到儒學經典,首先想到的就是《論語》,但在陳赟看來,如果說《論語》是孔子言行記載的話,那么《中庸》就是對儒家思想架構的總結。《中庸》里所闡述的如何用中、如何守中、如何持中的 “中”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貫通,這體現了中國思想非常獨特的視野。陳赟由此聯想到了日前曝出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為原料的新聞事件,提出從今天的現實處境來看,極個別人為了經濟利益,有時會發生損人利己的行為。這種情操的部分缺失,和他們過于重視金錢不無關系,同時也造成了禮儀的部分缺失。陳赟表示,《中庸》的意義就在于能激活我們的傳統,讓人們恢復到現在所能開啟的更大的生存視野中去。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概括為24個字。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和要求。而“敬業、誠信、友善”正是抵御社會不良之風,回歸文化正軌所必須的優秀品德。陳赟提出,文化要回歸必定要滋養人的生命、挺立人格,僅僅通過講學、窮理無助于改變這個狀況,必須要造就一批有承擔、有人格力量的人,古代稱之為儒者。 對于如何將學術教育與教化功能相統一的問題,陳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認為現在的部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教育喪失了教化功能,不再有‘正人心’的力量。但在陳赟看來,傳統儒學恰恰是以“正人心”、“修身”為志向。相信未來儒學將對改善這一點起到很大作用。 談到近年來 “祭孔”典禮和國學班的興起,陳赟的看法是“樂見其成”,雖然部分國學熱流于形式化曾遭詬病,但陳赟表示,形式化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就是“儀式化”,比如祭孔這個儀式就是古代禮的一部分。“當代社會在禮法方面,比如結婚、生子、喪葬等沒有基本的通禮,如果不能完全意識到儀式本身那種和我們心性相連的積極意義,那么儀式感就變成了形式化。”陳赟指出,如何發揮“祭孔”等儀式的正面功能,讓它與我們的公共生活有效連接,把它的意義和充實感體現出來,才是關鍵所在。 在陳赟眼里,弘揚儒學和祭祀孔子一樣,都需要走出符號化,“如果既不是儒者在研究儒學,我們研究的儒學也不再造就儒者,這樣的儒學意義在哪里?如果我們祭祀孔子,但對他一無所解,這個孔子就變成了一個符號而已。”最后,陳赟對祭孔等儀式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認為對于類似的活動,應該去提倡,而不是打壓,并不斷提升儀式的內涵意義,使它發揮出更正面的效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落到實處。 嘉賓簡介:陳赟,畢業于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現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出版專著《天下或天地之間:中國思想的古典視域》、《中庸的思想》等。 |
相關閱讀:
- [ 09-28]貴陽舉行開筆禮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
- [ 09-24]習近平: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不能一股腦照用
- [ 09-23]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強國的歷史支撐
- [ 09-22]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基石
- [ 09-17]“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啟動
- [ 09-16]“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啟動
- [ 09-15]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豐厚思想營養
- [ 09-0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中秋啟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