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邊革命根據地80周年 媒體緬懷習仲勛等締造者
2014-09-28 17:42:13??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中新網9月28日電 今年是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締造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80周年,甘肅省委機關報《甘肅日報》今天刊發三篇文章,描繪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南梁鎮的變化,并倡導弘揚南梁精神。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以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為中心,在此成立了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根據地后來在多次反“圍剿”中與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又是抗日戰爭的出發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戰略基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甘肅日報》今天在頭版顯要位置刊發通訊文章《今日南梁》,詳盡描繪了紅色小鎮的滄桑巨變。作為革命根據地,南梁有抗大七分校校部舊址,曾為革命培養了一大批軍政干部和專門技術人才;南梁還曾是三八五旅開展大生產的地方,是名符其實的隴東“南泥灣”。 文章介紹,1933年,習仲勛等在南梁建立了華池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白馬廟黨支部。南梁的華麗轉身始于2011年。在中央及省、市、縣的支持下,投資7.3億元,規劃實施了南梁紅色旅游小鎮建設項目,對南梁城鎮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以改善老區人民生活。經過3年多的大規模建設,平地起宏圖,南梁一躍成為隴東革命老區獨具魅力的紅色小鎮。 今天的南梁,以葫蘆河為界,一邊是紅色景區,一邊是居民區和鎮政府所在地。在葫蘆河東岸,有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景點。而葫蘆河西岸,則是清一色的兩層淺灰色窯洞式小樓,這是全鎮著力打造的特色旅游商業街區。 文章還特別介紹了坐落在當地的列寧小學。80年前,列寧小學伴隨著陜甘邊革命委員會的成立而建立,當時沒有校舍,借群眾的窯洞辦學;沒有書,就自己編寫;沒有黑板,就用鍋灰抹在木板上當黑板;沒有紙筆,就用沙盤寫字。 作為華池第一所貧困農民子弟的學校,學校發展得到了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關注。2000年,習仲勛夫人齊心專程到學校看望師生,并捐資興建了一幢教學樓,取名景文樓,習仲勛親筆題寫樓名。 2009年6月7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學校調研,9月7日又專門給全校師生回信,勉勵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弘揚優良傳統,發揮獨特優勢,突出辦學特色,嚴格教育管理,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同年9月22日,習仲勛的女兒齊橋橋來到學校,捐資建起了橋橋書屋…… 《甘肅日報》還在頭版配發評論員文章《銘記南梁精神》。文章指出,八十年前,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陜甘邊軍民浴血奮戰,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在播撒革命火種、開展革命運動、建立革命政權的艱苦斗爭中,他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南梁精神”。 文章強調,這種精神,是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勇于探索、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是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求實精神……它承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基因,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銘記并弘揚寶貴的南梁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除頭版兩篇文章外,該報還在第三版刊發南梁鎮所在的華池縣縣委書記趙昌軍的署名文章《用南梁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章指出,在陜甘邊根據地的創建和斗爭過程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孕育了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體的南梁精神,南梁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相關閱讀:
- [ 09-15]習仲勛等改革元勛將出畫傳 書稿完成先征家屬意見
- [ 09-10]教師節設立內幕揭秘:習仲勛曾為節日設立獻策
- [ 08-18]《鄧小平》中扮習仲勛 張嘉譯稱演歷史人物壓力大
- [ 08-07]腐敗官員頻頻落馬多因家人涉腐
- [ 05-12]習仲勛在洛陽:掉在地上的花生米剝皮后吃掉
- [ 03-20]習近平:當年父親習仲勛也在洛礦工作過
- [ 01-26]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 [ 01-01]習近平辦公室首度曝光 書架上擺放六張照片(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