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表面有一些突起,這是它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美國科學家8日說,他們已經完全弄清楚了這些突起的結構以及其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后的動態變化。這一成果為設計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奠定基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耶魯大學和韋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當天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上發表兩篇相關論文。參與研究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專家周同慶告訴新華社記者,以前設計疫苗“完全是盲目地在那做”,而現在相當于“知道了這個逃犯長什么樣”,所以“抓獲”它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導致有效疫苗的誕生。 據周同慶介紹,艾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由gp120和gp41兩種蛋白構成,它們形成了一個三聚體,其中gp120主要是與人體細胞表面蛋白結合,而gp41則參與把病毒遺傳物質轉入人體細胞。 他說,gp120和gp41形成的突起就像一個“變形金剛”,在不同環境下呈現為不同形狀,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后以及融合過程中的形狀完全不同。“對于免疫系統來說,艾滋病病毒就是一個永遠在動的靶位”。這種動態變化是此前艾滋病疫苗失敗的原因之一。 以前的研究已經解析出gp120的核心結構和gp41的“融合后”結構,但對疫苗設計至關重要的病毒突起的“融合前”結構和形狀一直未能獲得突破。最新研究從原子水平上成功解析了完整的gp41“融合前”結構,從而第一次解析出艾滋病病毒突起在與人體細胞融合前的結構形狀。 |
相關閱讀:
- [ 10-03]研究稱艾滋病很可能百年前起源于金沙薩
- [ 09-30]西安共發現學生艾滋感染者200人 七成是男同性戀
- [ 09-28]聯合國善用明星效應 吸引人們對全球事務注意力
- [ 09-11]女子疑丈夫在外亂搞男女關系 半年做7次艾滋檢查
- [ 08-27]美媒:美援枯竭 南非抗擊艾滋病或功虧一簣
- [ 08-19]菲律賓艾滋病毒感染人數年底將達3.2萬
- [ 08-12]蔣雯麗希望身邊人了解艾滋病 合影時笑容滿面(圖)
- [ 08-12]臺灣或出臺政策 允艾滋病患者互捐器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