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德合作互補互信 默契發揮國際引領作用
2014-10-11 11:57:50??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網10月11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德國展開正式訪問,外媒分析稱,此次中德政府磋商會主要是針對中德間如何增加默契,攜手開發新的市場。這不僅加深了兩國政治間的相互信任,同時在處理大國關系上,兩國政府間磋商給整個國際社會起到了一個“引領性”作用。 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月至8月,中德雙邊貿易額已達1173億歐元,同比增長12%,以此勢頭,中德今年雙邊貿易有望再創新高。此外,迄今已有8200多家德國企業在中國落戶,超過2000家中資企業以德國作為歐洲門戶開拓市場。 針對德國媒體說德國需要小心中國“偷師學藝”,香港《大公報》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建觀點稱,中德之間在經濟結構和貿易這兩方面仍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以前在賺加工的“辛苦錢”,但是中國在不斷地升級和創新,合作中存在競爭也是正常現象。他以中國的高鐵技術舉例說,中國的高鐵技術的發展,對德國本身也是一個促進。德國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從而令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價值。 不過,崔洪建也坦言說,中德合作的同時要注意產業鏈和技術方面進一步整合。他強調說,今次兩國總理重點討論的中德創新伙伴關系就是想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香港《文匯報》11日刊發《中德政府間磋商起引領作用》一文稱,“創新”是現階段中德關系發展關鍵詞,2015年確定為中德“創新伙伴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專家邢驊指出,中德成熟的雙邊關系將促進中國同歐盟的整體關系。中德兩國政府間磋商不僅加深了兩國政治間的相互信任,同時在處理大國關系上,兩國政府間磋商給整個國際社會起到了一個“引領性”作用。 創新伙伴關系具四層含義 崔洪健表示,中德創新伙伴關系共有四層含義。首先,中德雙方要進一步提升經貿合作質量,要將經貿合作領域盡可能拓寬,加深相互合作程度。 第二,中德雙方不滿足于已獲成就,希望將合作領域向新的領域拓展,如加深兩國在新能源、環保及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崔洪健認為,中德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創新有利于穩定世界經濟和政治形勢。 第三,中德雙方都有值得對方學習和借鑒的方面,共同達到創新境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雙方在如何處理社會問題,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體系方面,實際上也會有更多的合作和一些創新想法。 崔洪健認為,作為歐洲大國,德國在國際事務中有很多關切,而中德雙方在目前這個領域的合作相對于此前的中德關系來說,是一個非常新的創新領域。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刊發報道《簽230億元經貿大單 李克強送德解困“大補丸”》,中德兩國簽署總額181億美元(約20萬億元人民幣)的經貿協議,德國當前陷入出口萎靡的困境,中國總理到訪為德國送上了解圍的“大補丸”。 彭博社指出,伴隨對中國和俄羅斯出口的下滑,德國經濟眼下正在衰退邊緣掙扎,該國8月份出口大幅下降5.8%,降幅為五年半以來最大。 報道稱,面對步履蹣跚的歐元區經濟,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在千方百計尋求提振對外出口之路,李克強選擇此時訪問德國實可謂是恰逢其時。 馬來西亞《中國報》11日報道則援引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透露,李克強訪歐重心是推進亞歐關系。 |
相關閱讀:
- [ 05-28]外媒:中德兩國總理致力平息“中歐貿易戰”
- [ 11-23]外媒關注中德太空合作 美國深感不安
- [ 10-11]李克強以吃螃蟹妙喻推進中德務實合作
- [ 10-11]李克強贈默克爾魯班鎖 喻示中德共解難題開啟未來
- [ 10-11]李克強:中德關系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
- [ 10-11]中德兩國總理柏林街頭與民眾親切交流(組圖)
- [ 10-11]中德磋商以生日祝福開場 李克強借吃螃蟹喻合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