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習式外交”:變零和博弈為繁榮共進
2014-10-12 07:53: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當地時間2013年6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 2014年5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舉行儀式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中新社發 廖攀攝 盤點習近平外交理念:以“中國智慧”處理國際關系 透視習近平周邊外交理念:親誠惠容打造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創中國外交多個“首次”:創新中盡顯務實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題:外媒看“習式外交”:變零和博弈為繁榮共進 記者 李雨昕 自去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首次外訪以來,其外交理念一直受到海外輿論的關注。在外媒眼中,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旨在推動雙贏合作,推翻舊的零和理論,致力于促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更加公正合理。 夯實陸上安全框架 致力打破“零和”理論 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的10次出訪中,過半足跡落在周邊鄰國,足見對周邊外交的重視程度。習近平用“親、誠、惠、容”四個字來定調新時期周邊外交理念,強調“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在海外媒體看來,習近平的周邊外交,實際上是拓展了中國地緣空間的邊界,讓中國外交“骨架”更趨堅實。在其首訪俄羅斯時,《紐約時報》的文章就指出,地緣政治基本上框定了大國崛起的空間,習近平首訪俄羅斯意在夯實中國走向海洋的陸上安全框架。 文章指出,習近平的首次外訪更多地是一種見招拆招的地緣政治手段,中國陸上政治影響的邊界已經劃定,即中俄邊界以及中俄聯手打造的上海合作組織,而海洋則是未來中國可大力拓展地緣空間的領域。 此后,習近平對韓國、印度的訪問,無不凸現中國對周邊的重視。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習近平訪韓引領中韓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推動半島和平與發展以及穩定東亞地區局勢。這對于進一步深化和鞏固兩國的戰略伙伴關系,落實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提供積極的正向推動,可謂意義重大。 而在印度,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形容,習近平到訪的9月17日是印度總理莫迪的64歲生日,習近平刻意從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開始他的印度之行。莫迪親自迎接習近平,在薩巴馬蒂河岸設傳統晚宴款待客人。一時間,“習莫之交”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莫迪在生日當天迎接習近平到訪,象征著印中關系在兩位領導人的帶領下獲得了“新生”。 冷戰之后,國際安全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地區沖突仍然存在,經濟全球化令各國亟需尋求共同發展的新思路。同時,恐怖主義、環境污染等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則促使國際社會需要打破冷戰思維、“零和”理論,以新型安全觀看待各國間合作。 對此,習近平提出并全面闡述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強調中國將同各方一道,推動在亞信基礎上探討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美國《僑報》文章就指出,觀察最近一兩年中國的外交動向可以發現,中國開始注重借助一些重大外交場合來闡述自身的外交政策,并回應一些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誤解與指責。與美日著眼分歧不同,中國的外交政策取向注重取得共識。 文章稱,中國全面參與地區安全問題對話的意愿越來越高,在處理地區安全的議題上也越來越能清晰自信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也必然會參加更多類似香格里拉對話這樣的多邊峰會。 |
相關閱讀:
- [ 01-28]第二批活動應多點“習式調研”
- [ 11-12]“習式外交”交出高分答卷:戰略清晰 充滿自信
- [ 05-18]媒體解讀“習式”話語風格:質樸清新 善用隱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