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重視歷史經驗 講話屢引古語史實
2014-10-14 13:27:54?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從十八大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闡述治國理政新理念時都體現了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運用,講話和演講中屢屢引用經典古語和歷史史實。 依法治國: 用韓非子論述談改進立法工作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中心議題是依法治國。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習近平在談到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時引用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著作《韓非子·有度》的論述,強調法律體系必須隨著時代和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在談到加強和改進法律實施工作,習近平引用東漢思想家王符的名言,要求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必須擔負法律實施的法定職責,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問題。 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及“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他認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反腐: 借用蘇軾《范增論》,論證腐敗嚴重后果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談到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時,引蘇軾《范增論》中的“物必先腐,而后蟲生”來論證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的內容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反腐倡廉。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同時,他提到古代反腐倡廉的古語,例如“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儆戒元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直而溫,簡而廉”,“公生明,廉生成”。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及“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我們黨歷來強調,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從源頭上有效防治腐敗,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 |
相關閱讀:
- [ 10-14]習近平關心的經濟熱點 “點經”之語大盤點
- [ 10-13]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 為國家治理提供借鑒
- [ 10-13]習近平的“共同體”外交理念:中國思路促國際合作
- [ 10-13]習近平的“共同體”外交理念:中國思路促國際合作
- [ 10-12]習近平98次提“嚴”字彰顯從嚴治黨決心
- [ 10-11]外國媒體是這么評價“群眾路線”的
- [ 10-11]習近平: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
- [ 10-11]習近平創中國外交多個“首次”:創新中盡顯務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