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一高校擬1年新開56個專業 令人瞠目結舌
2014-10-15 06:44:46??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林誠悅 |
分享到:
|
流程:九成本科專業設置高校可自主決定,但仍需嚴格執行程序 2012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逐漸下放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審批權,92%的本科專業設置權直接交給高校,由其自行決定,高校享有了更大的專業設置與調整的自主權。但是,有了自主權后,如何設置專業也不是拍腦門就能定的。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管理規定強調“一擴二減三加強”:“一擴”是擴大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自主權;“二減”是減少專業的審批環節和審批數量;“三加強”是加強信息服務與公開,加強專家組織作用的發揮,加強新設專業的質量管理。 教育部還進一步明確了本科專業設置的具體流程。比如,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高校根據《專業目錄》設置專業,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首先要經校內專業設置評議專家組織審議通過,之后相關申請材料要在專門網站公示一個月,接受社會監督,在公示期滿后,高校將公示期間收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及專業設置申請材料報高校主管部門,最后才是主管部門對高校提供的專業備案材料、公示期間收到的意見、高校研究處理情況等進行審核、匯總后報教育部。 也就是說,一個新專業的申報,需要經過校內專業設置評議專家組織審議、高校內部和社會公示、當地主管部門審核,最后才報教育部備案。有專家質疑,一次性申報幾十個專業的院校,其校內專業設置評議專家組織、高校所在當地主管部門是否真正充分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建議:專業設置不能只看產業短期繁榮,要充分考慮專業可持續性 在很多專家看來,只要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相關部門和環節各司其職,科學理性設置專業并不難。 一位高校教務處負責人總結了高校專業設置幾大關鍵步驟。首先要全面了解目標就業市場的需求。這個需求不能是虛假繁榮,也不能是短期旺盛,而是要充分考慮可持續性。這就需要學校對相關產業的平均薪酬、離職率等指標有科學的策劃。其次要與其他高校橫向比較,避免相同專業的同質化競爭。最后還要衡量學校自身是否具備充分的教學能力,能否培養出符合產業需求的合格人才。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會定期發布高校專業就業預警。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中,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市場營銷、動畫、廣播電視編導、藝術設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電子商務、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均“榜上有名”。這份榜單,對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北京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李長春介紹,北交大的新專業建設首先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具有軌道交通特色,二是服務國家需求。專業設置很少有從零到有的情況,多數都是在某一專業已經建設得非常成熟之后,在與之相關,并且國家有需求、國家發展有需要的方面增設專業,這就意味著新設立的專業一是確有需求,二是專業能力、人才培養質量有保證。 李長春說,在學校內部,一個新專業的誕生要經過重重關口。教務處為第一關卡,教務處會要求相關專家對專業設置的基本形式進行考察,比如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環節等等。學術委員會為第二關卡,學術委員會立足學校發展,進行宏觀考慮,學校戰略發展是否需要增設該專業,人才質量提升能否把握好等等。學術委員會成員均為各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或學校內部職能部處的處長,他們都對學校的發展方向、定位有著清晰而準確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要引導高校用好專業設置自主權,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強調,“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要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需求導向、條件保障、規模適度、持續建設的原則制訂專業建設規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相關閱讀:
- [ 10-04]黨報稱深改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輕重緩急要有章法
- [ 10-03]黨報稱勒緊地方債務風險韁繩有必要 目前總體可控
- [ 10-01]黨報稱中國擴大進口刺激全球需求 釋放開放信號
- [ 09-27]福州召開重點黨報黨刊發行工作會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