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憑啥打贏抗埃戰
2014-10-22 07:58:34??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在美歐埃博拉防線相繼失守及全球談埃色變之際 尼日利亞憑啥打贏抗埃戰 導讀:世界衛生組織20日宣布,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的埃博拉疫情結束。在美歐埃博拉防線相繼失守、全球談埃色變之際,這一喜訊振奮人心。人們不禁發問,對于人口稠密、資金短缺、每2879人“共享”一名醫生的尼日利亞來說,這個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如何打贏這場埃博拉阻擊戰? 堅守職責的女醫生功不可沒 談及尼日利亞遏制埃博拉疫情的成功,女醫生阿梅約·阿達代沃功不可沒。正是她的及時診斷和果敢決定,尼日利亞這次疫情之源、利比里亞財政部官員帕特里克·索耶才被隔離在醫院,從而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 尼日利亞迄今共確診20例埃博拉病例,其中8人死亡,所有病例均可追溯至單一感染源索耶。 索耶7月20日抵達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參加西共體地區會議,25日在一家私人醫院死亡。這家醫院的醫生本杰明·奧希亞埃里回憶,索耶剛入院時只是被懷疑得了瘧疾,但阿達代沃注意到他雙眼充血且小便帶血,所有癥狀均指向出血熱疾病。隨后,阿達代沃在索耶的病床邊留下提示,告誡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允許他離開。 留院期間,索耶多次要求出院,甚至一度自行拔下輸液器,試圖強行離開。利比里亞政府官員也打來電話,警告院方如果不放索耶走,將被視作綁架。不過,醫務人員堅守住了職責,而事實證明,這種堅守對遏制疫情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遺憾的是,阿達代沃在參與救治索耶后不幸感染埃博拉去世。 積極追查接觸者建隔離病房 當院方把索耶的病情上報州和聯邦兩級衛生部門后,尼日利亞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建起隔離病房。 “尼日利亞動手早、行動快、規模大……”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約翰·韋特弗耶說,“他們行動積極,特別是在追查接觸者方面。” 路透社報道,尼日利亞靈活借用了國內現有的一套脊髓灰質炎監測體系用于應對埃博拉疫情,得以迅速追查并隔離索耶的一級和二級接觸者,從而打破傳播鏈。 尼日利亞在拉各斯和哈科特港有近900人受到監控。索耶的一名接觸者曾前往哈科特港,還感染了一名醫生。除追查接觸者和監控高危人群外,按照美國疾控中心了解到的情況,尼日利亞官員和志愿者還走訪了接觸者周邊超過2.6萬戶人家,展開篩查并普及埃博拉防護知識。 “尼日利亞事先并沒有真正準備好應對疫情,”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尼日利亞的抗埃行動主管塞繆爾·馬托卡說,“但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快速反應起到了關鍵作用。” 真正做到把國家放在首位 分析人士認為,尼日利亞各級政府和機構拋開政治和黨派分歧、聯動協作,成為打贏這場抗埃戰役的重要保障,應當為美國等其他國家借鑒和效仿。 “應對埃博拉的行動務實、愛國、放下了黨派分歧,”尼日利亞政治分析師埃梅坎卡·奧涅布希說,“他們把國家放在首位,這一點我們本該在其他領域也做到。”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在一份聲明中說,尼日利亞受到嚴峻的安全問題困擾,但仍舊成功擺脫了埃博拉疫情,這意味著,“全球任何出現輸入性(埃博拉)病例的國家都能把疫情傳播控制在少量病例”。本版文/綜合新華社消息 解密 為啥有些感染者能幸存? 埃博拉疫情肆虐奪走全球逾4500人的生命之際,也有一些感染者經過治療逐漸康復。為什么有人不幸中招,有人卻逃過一劫?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約瑟夫·麥考密克認為,得州達拉斯43名與美國本土首例確診埃博拉患者有過接觸者安然度過醫學監測期表明,埃博拉并非那么容易傳播。 麥考密克曾服務于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參與過1976年埃博拉疫情暴發和隨后多次出血熱疫情的應對工作。他介紹說,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體液傳播。譬如,接觸者如果皮膚有傷口或用受污染的手觸碰眼睛或鼻子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一旦侵入人體,埃博拉病毒會通過攻擊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來“站穩腳跟”。隨著數量快速增加,這種病毒能在人體免疫系統識別威脅并開始反擊之前感染的多種細胞,繼而引起發燒、肌肉疼痛、頭疼、嗓子疼等發病癥狀。而只有從這時起,患者才開始具有傳染性。 麥考密克告訴美聯社記者,尚不清楚埃博拉病毒在不同人體內出現不同發病進程的原因,但癥狀出現的早晚部分取決于患者最初接觸的病毒多少。世衛組織先前表示,埃博拉患者血液、嘔吐物和糞便中的病毒數量遠多于其他體液。 專家認為,雖然迄今還沒有針對埃博拉的特效治療手段,但基礎的支持性治療能夠給予人體免疫系統足夠時間來反擊病毒,這對患者最終戰勝病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支招 控埃防入不如堵出? 加拿大研究人員21日說,與其在入境時加強對來自西非埃博拉疫區國家旅客的健康監測,不如在他們出境時實施更加嚴格的篩查措施,這樣或許更為明智也更加有效。研究人員呼吁,國際社會應幫助西非疫情國進一步提升出境健康篩查水平。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報告說,就航空出行而言,出境篩查僅涉及位于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和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3座國際機場,但入境監測不僅所涉機場眾多,資源投入也更大。 報告寫道,分布在15個國家的16座機場當前有來自利比里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的直飛國際航班進港。這些航班的旅客如果繼續中轉換乘,將有可能乘機飛往1238座城市。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2014年航空時刻表以及去年的旅客出行方式,來預測埃博拉病毒“搭上”一名旅客的風險幾率。報告說,單就數字層面而言,如果不實施出境健康篩查措施,每個月將有3名埃博拉感染者從疫區搭乘一架國際航班出行。 不過,上述結論只是在理想狀態下假設所有出現癥狀的旅行者都能夠通過出境健康篩查被發現。 |
相關閱讀:
- [ 10-22]尼日利亞“脫埃”:抗埃遠未到竟時
- [ 10-22]歐洲首例本地感染埃博拉患者確診康復
- [ 10-22]綜述:監控和防疫助尼日利亞遏制埃博拉
- [ 10-22]美國升級埃博拉防控措施 疫區旅客必須飛抵指定機場
- [ 10-22]抗擊埃博拉:中國向西非提供援助 在國內防范疫情
- [ 10-21]李克強應約就應對埃博拉疫情同潘基文通電話
- [ 10-21]日本向美軍司令部派自衛官 搜集埃博拉疫情信息
- [ 10-21]埃博拉病毒玩偶熱銷美國 成兒童理想教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