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養新規12月1日正式實施 流浪兒童納入范圍
2014-10-23 07:31:1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新規12月1日正式實施,流浪兒童納入范圍,寄養家庭門檻提高 家庭寄養 不是親娃也得養好(民生調查·新常態·新探索) 寄養,有別于收養,是一種并不建立正式親子關系的養育方式。雖然監護權歸民政部門,組建的僅是“模擬家庭”,但寄養兒童與寄養家庭之間,往往“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為千千萬萬孩子帶來溫暖的寄養制度,如今面臨著政策調整:民政部日前出臺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即將在12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寄養工作的現狀如何?新規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編者 17歲的安徽姑娘張小萍(化名),就讀于合肥市一所中專。父親于2009年去世,母親患有重度的精神疾病,當時還很年幼的張小萍,一度成為無人照顧的孩子。2011年,“新媽媽”許麗華(化名)將張小萍接到家里,正式建立了寄養關系,承擔起了撫養張小萍成長的責任。 像張小萍這樣的寄養案例,背后是我國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的一個新模式,規模正越來越大。它不僅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孤殘兒童自身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們重新感到家的溫暖,重新有了歸屬感和安全感。 層層護航,若寄養兒童受到虐待,應解除寄養關系 “萍萍剛來的時候膽小、敏感、拘謹,幾乎不說話。我們跟她交流、談心的機會比較少,只能在小事上默默地關心她。”在許麗華的印象中,剛到家里來的萍萍小心翼翼,吃飯時不敢夾菜,外出買衣服不敢挑選。 張小萍回憶,年幼的自己總是害怕做錯事情、遭人嫌棄?!爱吘共皇怯H生父母,總覺得隔了一層紗,總想逃避?!彼f。 交流和熟悉,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麗華說:“一到節假日,我們會帶著孩子去公園賞花、散步,或是到博物館、科技館學習知識。慢慢地,孩子和我們熟了、親了?!?/p> 在安徽,兒童福利機構會對許麗華這樣的寄養家庭開展跟蹤評估,以確保寄養兒童能夠健康成長。合肥市福利院在寄養點專門設立了寄養辦公室,并設置了衛生所,配備了包括醫師、特教老師在內的專職工作人員。此外,還在寄養鄉鎮的每個村都設置一名組長,協助負責對寄養家庭的管理。 根據寄養新規,如果寄養家庭有歧視、虐待寄養兒童的行為,或是借寄養兒童對外募款斂財,或是發生重大變故無法履行寄養義務了,應當解除寄養關系。 寄養兒童成年后何去何從?“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通知》,成年后有勞動能力的孤兒,將得到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免費職業介紹、職業介紹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等優惠政策,就業困難的,也將優先安排其到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就業?!卑不帐∶裾d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張振粵介紹,對于身體殘疾、無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孤兒,會將他們從兒童福利機構轉入其他社會福利機構,按照城市“三無”對象供養政策予以安置。 在住房方面,農村的無住房孤兒成年后,能按規定被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予以資助;城市的孤兒成年,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條件或其他保障性住房供應條件的,當地政府也會優先安排、應保盡保。 |
相關閱讀:
- [ 09-27]養“好”:如何避免孩子“寄人籬下”?
- [ 09-27]要“養活”,更要“養好”
- [ 05-31]北京試點困境兒童分類救助 擴大救助范圍
- [ 05-06]家庭寄養要給社會組織留足舞臺
- [ 05-05]中國擬規定寄養家庭虐待兒童嚴重者可追刑責
- [ 02-19]讓“棄嬰島”成為生命綠洲
- [ 05-18]民政部:寄養孤兒家庭定期考核 每周剪指甲一次
- [ 02-27]浙江福利院孤兒逾9成殘疾 盼回歸家庭辟新途徑
- [ 08-31]走進福利院孤兒寄養家庭:有"家"的孩子是個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