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質量協會調查報告:“中國制造”更重品質
2014-11-04 10:32:55??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傳統運營商業務做的主要是后臺技術,與公眾打交道不多,因此公眾知道的比較少。”程戟表示,“下一步是把華為形象更好地介紹給德國的普通消費者”,中國公司在通訊科技領域的創新實力,在業內已經越來越得到重視,“華為在德國要樹立的是一家高科技創新公司的形象,為德國用戶提供最好的通訊解決方案,營造創新、節能、綠色、環保的氛圍”。 教育和創新是未來產品質量競爭的保證和關鍵 瓦爾維西認為,通過質量、工藝環節以及品牌策略,中國正在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尤其在電子產品領域,中國獲得了快速發展。阿里巴巴、華為、聯想等中國企業已經自信地活躍于世界市場。而中國的消費者對產品品牌有越來越高的識別度,這也是中國制造向更高品質轉型升級的推動力。 西蒙指出,通常來說,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形象是一個長時間積累的結果。除了當今的互聯網公司之外,幾乎所有有名的品牌都有很長的發展歷史。 瓦爾維西說,德國的品質文化來自產品的耐用、安全、可靠和消費者的信賴。此外,德國的工程師經驗、技術標準和雙軌制培訓制度,為德國品質打下了基礎。這些核心品質要素在德國企業的全球生產鏈條中同樣發揮作用。 “通過質量管理來推動創新,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力,” 瓦爾維西說,“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成熟教育體系,將為中國成為強大工業國家提供堅實基礎。” 教育和創新是未來產品質量競爭的保證和關鍵。“在未來全球競爭中,創新和資質越來越重要,低價競爭越來越難。”西蒙說。“中國教育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在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中國教育還需要加強。”另外,國際視野和海外實踐經驗十分重要,中國要繼續積極推動。 |
相關閱讀:
- [ 10-21]從企業看信心系列報道:玉柴轉型升級進行時
- [ 10-20]圖解:李克強總理歷次出訪推介了哪些“中國制造”
- [ 10-13]中德“工業4.0”合作進入機制層面
- [ 09-28]富強中國 屹立東方
- [ 09-04]“穩就業”才是拯救“中國制造”的核心
- [ 07-30]質檢總局:2013年中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小幅提高
- [ 07-30]愿更多“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 [ 07-11]在比什凱克“遇見”中國 “中國制造”當地流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