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硬件廠商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向海外市場拓展,即使在國內的手機展上,一些手機廠商也不忘“與國際接軌”,請來“洋模特”展示自家的產品。佳 行攝 “中國制造”的互聯網公司正在全速揚帆海外。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向標谷歌應用商店9月的下載排行榜中,按公司計算,前10名中有百度、獵豹移動、廣州久邦數碼、騰訊和阿里巴巴5家中國公司,BAT三巨頭悉數在列。從服務來看,百度已啟動葡語搜索,UC瀏覽器在印度市場占據35%份額,獵豹更依靠清理大師和CM Security(金山手機毒霸國際版)等熱門應用在美國上市。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看來,相比國內硝煙彌漫的“紅海”,在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更像是一塊少人開拓的“藍海”。不過,在“藍海”里怎么玩?又有些什么不一樣的“規則”?在海外市場的“名聲”又如何轉化為“真金白銀”? 游戲規則更簡單 “互聯網為企業的全球化提供了良機。”在獵豹移動首席執行官傅盛看來,互聯網世界越來越“平”。“傳播渠道也在變得扁平,只要你有獨特的產品,就能‘擊穿’重重壁壘的傳統渠道。”依靠口碑和網絡營銷,獵豹清理大師目前的月活躍用戶已達到1.6億,其中75%來自海外。 在習慣了“出盡百寶”爭搶國內市場后,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海外市場更為簡單和透明的“游戲規則”顯然是個利好。久邦數碼總裁張向東坦言,白熱化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競爭,讓企業在占位、搶渠道、挖人才等方面無所不用其極,而國外競爭相對理性。“邏輯很簡單,模式也比較健康。”金山辦公軟件全球執行副總裁傅侃同樣表示:“國外市場的游戲規則簡單很多,你產品好,大家就會對你有一種認可。很多合作伙伴更看重公司的穩定性,更看重財務上穩定的公司。”的確,中國公司產品的易用性和客戶服務的深度是中國式產品突破的關鍵,而在互聯網平臺中,“口碑”本身就是推廣的重中之重。 對于廣州的假發商人謝榮鈿來說,簡單的游戲規則來自于“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成為他借網向海外進軍的最大籌碼。“在美國做一套假發成本要500美元以上,但中國賣家通過在線外貿平臺銷售的假發產品均價只有100美元。只要渠道方便,你價格低,消費者自然會向你靠攏。”現在他的兩個假發品牌ROSA和LUVIN,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平臺上都能排進假發行業前五,每月營業額超過400萬元人民幣。2013年,針對海外買家的速賣通商品數超過1億,并且在俄羅斯、巴西等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成為電商平臺的“第一名”。 本地化指引前進步伐 “你知道嗎?巴西消費者討厭紫色的商品,而在俄羅斯消費者最忌諱黑貓,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商戶少跳‘坑’。”阿里巴巴國際B2C負責人吳倩表示,本地化是進軍海外市場的關鍵。“而了解海外消費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服務創新。”她告訴本報記者,在巴西,由于缺乏便捷的線上支付工具,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甚至需要抄下訂單號去線下的ATM機轉賬付款,“國內賣家收到錢通常需要一周時間,我們就根據用戶的信用記錄,提前墊付款項給賣家,這項服務目前已覆蓋了50%的巴西買家。” 同樣的本地化服務還來自于與客戶的交流溝通。傅侃表示,金山WPS的海外推廣,重要的一點就是聘用當地人作為客服。“俄羅斯有俄羅斯人的客服,巴西有巴西人的客服,西班牙語系也有我們自己的客服,我們會請他們幫我們收集用戶深度使用反饋,來告訴我們哪些功能需要修改和優化。” 從目前來看,國內互聯網廠商在海外的推廣依然大打“免費牌”。在商業模式上,除了使用傳統的廣告模式外,國內廠商的期望還不限于此。“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個人用戶的使用反過來影響企業的購買。另一方面,我們和亞馬遜也在交流,希望把它的電商引擎植入到我們辦公軟件里來,這樣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和辦公相關的商品,比如打印機的墨盒、鼠標、鍵盤、便攜式電腦。”傅侃表示。 不過,在進入海外市場后,國內廠商也要面對諸多考驗,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用戶數據存儲的本地化。10月底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表示,小米正在將海外用戶數據從北京服務器轉移至美國和新加坡,這也被視為是小米為國際化鋪路的重要一步。吳倩則表示,在俄羅斯,阿里巴巴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出于用戶數據安全的考慮,俄羅斯方面要求阿里巴巴將用戶數據存儲在俄羅斯本地,“經過多方面斡旋,結果是必須在2016年前完成。” 本報記者 陳 靜 |
相關閱讀:
- [ 10-21]從企業看信心系列報道:玉柴轉型升級進行時
- [ 10-20]圖解:李克強總理歷次出訪推介了哪些“中國制造”
- [ 09-28]富強中國 屹立東方
- [ 07-30]質檢總局:2013年中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小幅提高
- [ 07-11]在比什凱克“遇見”中國 “中國制造”當地流轉
- [ 06-16]巴西世界杯上的“中國制造”
- [ 06-14]世界杯上的“中國制造”
- [ 04-10]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