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朝鮮走訪過平壤、開城、成川、檜倉、長津、安州等多處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其中走得最遠的地方,就是北上蓋馬高原,踏訪長津湖,祭奠當年在長津湖戰役中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們。 長津湖地區現在由朝鮮咸鏡南道長津郡所轄,那里山高路險,冬季里天寒地凍。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重要戰役——長津湖戰役就發生在這里。去年秋天,《環球時報》記者乘坐朝鮮《勞動新聞》外事部門提供的一輛朝鮮國產“布谷鳥”牌SUV車從平壤出發,經元山、咸興到長津。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訪朝期間曾冒雪來過咸興,位于咸興的興南化肥廠里至今還立著周總理的半身銅像,這是朝鮮境內唯一一座為外國領導人樹立的銅像。 在長津郡人民委員會同志陪伴下,《環球時報》記者瞻仰了楊根思烈士紀念碑、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紀念碑、長津邑志愿軍合葬墓地。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紀念碑的碑文上寫著:“中國人民志愿軍東線部隊與朝鮮人民軍一起,曾在長津湖一帶殲滅敵人13900余名,配合了西線中朝人民軍隊的勝利反擊,徹底粉碎敵人狂妄吹噓的‘總攻勢’,從此扭轉了戰局。”回顧歷史,60多年前長津湖戰役進行時,正是西伯利亞寒流肆虐的冬天,夜里最低溫度接近零下40度。志愿軍第九兵團的官兵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與敵人血戰二十八個晝夜,創造了高寒區作戰的奇跡。 負責管理與看護志愿軍烈士墓和紀念設施的李成勛已經70歲,他28歲大學畢業后,40多年來就沒有離開過這里,為此先后6次被朝鮮政府授予國旗勛章、勞動獎章等榮譽。見到來自中國的記者,老人高興地哼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李成勛說,打仗時他只有6歲,志愿軍曾在他家借住過幾天,都是很年輕的戰士,他的媽媽和鄰家婦女還一起幫志愿軍做過鞋子和襪子。 長津郡共有三處志愿軍合葬墓地,分別位于長津邑、新興里和池水里(地名)。據李成勛老人介紹,長津邑合葬著在長津湖戰役中犧牲的5667名志愿軍烈士,另外兩處墓地分別有7座和3座合葬墓,安葬著2989名和1210名志愿軍烈士,共計9866名。 “志愿軍不容易啊,非常英勇,那么冷的天,戰斗打得很慘烈,好多人都凍傷了,犧牲了,他們都還很年輕啊……”采訪快結束時,李成勛老人說著說著就哽咽了,眼睛里泛著淚光。《環球時報》記者也落淚了,上前攙扶住老人。(王莉) |
相關閱讀:
- [ 11-06]攝影師拍80后女子守墓隊
- [ 07-07]河北一村莊兩代人72載接力守護抗日英靈
- [ 04-07]守墓人唐紹洋:多年清明都沒有回老家重慶掃過墓
- [ 11-01]四川村莊頻現盜尸案:十年被盜數十具 多為女尸(圖)
- [ 11-01]四川竹溪村十余年頻現盜尸 24小時守墓仍被盜
- [ 04-05]數萬個骨灰盒手中過——現代守墓人的守靈人生
- [ 03-31]守墓人:說不害怕 那是假的 換骨灰罐是個技術活
- [ 03-06]漳州"守墓人"愛賺死人錢:賣公墓還搭售風水先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