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標志性意義
2014-11-23 16:36:31??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曦 孫靖 |
分享到:
|
2014年11月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結束各項議程后閉幕。閉幕式上,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將授予永久會址的銘牌交到烏鎮鎮長朱學龍手上。(《人民日報》2014年11月22日) 為期三天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全球矚目,好評如潮。它不僅搭建了兩個平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取得了四大成果:發揮了中國作為互聯網大國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凝聚了共識,推動了合作;讓各國增進了了解與互信,促進了共享共治;吸引了全球目光,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發出了九點倡議:促進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尊重各國網絡主權、共同維護網絡安全、聯合開展網絡反恐、推動網絡技術發展、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廣泛傳播正能量、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以及推動網絡空間共享共治,而且將浙江烏鎮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每年舉辦一屆,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除了這一系列會議成果,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更標志著我國對互聯網的發展與管理已由過去的被動接招轉變為如今的主動出擊。 互聯網接入我國已二十年了,相對寬松的政策和比較滯后的管理手段讓其在中國大地上發展迅猛,不僅深刻地改變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而且也改變著數億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有一種現象必須警惕,那就是互聯網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為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雙刃劍”作用異常明顯,出現了很多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比如:網絡虛假信息和惡意炒作、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網絡詐騙和賭博、網絡非法公關和網絡滲透等等,既影響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危害著國家安全,又損害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影響著社會穩定。 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已有6.32億網民,占世界網民數量的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但互聯網大國并非就是互聯網強國?!皼]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互聯網的發展與管理,牢牢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徹底改變了過去的被動局面。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瞬息萬變的發展現實,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主動出擊,不再被其它國家制定的網絡規則牽著鼻子走。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且將逐步改變世界互聯網建設與發展格局,讓中國可以在國際舞臺上響亮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首屆互聯網大會召開是成功的,成果是顯著的,影響是深遠的。相信每年在浙江烏鎮召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會一屆比一屆圓滿、一屆比一屆精彩、一世比一屆更有影響力。 |
相關閱讀:
- [ 11-23]注定了非同凡響!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點評
- [ 11-22]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 將每年在烏鎮舉辦[組圖]
- [ 11-22]“互聯網全球共治”中各國的責任
- [ 11-22]互聯網新夢想已經起航
- [ 11-22]世界互聯網大會永駐烏鎮 新舊文明碰撞凸顯獨特價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