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提出兩周年:樸實概念贏得全民認同
2014-11-28 06:47: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編者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正式提出“中國夢”這一概念。如今,已屆兩年。 兩年間,“中國夢”由一個新詞、一個新概念,逐漸成為凝聚中國奮進的精神力量,成為全社會廣泛認同和討論的熱點詞匯。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夢”也與“法國夢”、“非洲夢”、“亞洲夢”等產生共鳴,彰顯出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和價值。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系列述評,講述“中國夢”不平凡的兩年。 從新詞到熱詞,“中國夢”只用了很短的時間。樸素的提法背后,是全國民眾對幸福生活、民族復興的渴望和向往。而在這一概念實現的過程中,能依靠的路徑只有一條:實干。 從新詞到熱詞 走進北京的地鐵,隨處可見“中國夢·地鐵夢”的廣告圖片。漫步于中國的大街小巷,都可能看見被冠以當地地名的“××夢”字樣。在百度上搜索“中國夢”,會得到超過270萬個結果。解讀、評論、視頻、歌曲、書籍、調查……各種各樣的形式,顯示出“中國夢”豐富的內涵和想象空間。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夢”兩年來在中國的傳播速度,恐怕只有“躥紅”。 “中國夢”這一概念提出后1個多月,便傳遍中華大地。中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布的《2012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中國夢”成為該年度使用頻率上升最快的新詞;而到了2013年,在不同機構涵蓋平面媒體、有聲媒體、網絡媒體的不同版本的“年度熱詞”盤點中,“中國夢”都當仁不讓地高居榜首。 使用頻率迅速增長的背后,是普通中國民眾對于這一平實概念的強烈認同。 去年3月,英國最大的廣告和公關集團WPP集團發布的《中國夢的力量與潛力》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已經有92%的受訪民眾知道“中國夢”,其中八成是從網上獲悉的。 在用“婦孺皆知”來形容“中國夢”的同時,這一報告還顯示,中國民眾對實現“中國夢”有著充分的自信——42%的中國民眾認為,再過10年,中國將會成為“理想國度”。 “理想國度”,或許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另一種表述。 |
相關閱讀:
- [ 11-27]《中國夢之聲》本周8進6 偶像歌單投票定(圖)
- [ 11-26]李源潮勉勵青年企業家 為實現中國夢創業創新創優
- [ 11-26]人民日報評論員:以建設者品格共筑中國夢
- [ 11-24]【國學與時政】夢在當下——記“中國夢”兩周年
- [ 11-23]華人生物學家鄧興旺的中國夢:用種子改變世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