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開放日:當事人代表講述自己的法律故事
2014-12-04 20:39:35?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2014年12月4日是我國首個國家憲法日。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下午舉辦開放日活動。 向憲法宣誓是為了“讓法治成為信仰”,今天(4日),全國近3000家法院同時開展以此為主題的開放日活動,法官向憲法宣誓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認為,這種儀式感很強的活動對于提升法官的職業尊容感,強化法官的職業使命感,有著非常直接的督促作用。他表示,對于社會公眾來講,能從這樣一個儀式上感受到法官對憲法、法律的忠誠、法院和法官對維護公平正義的信心和決心,也能更多地感受到尊崇法治應該有的意識、言行。 除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教師、學生、軍人,最高法院還邀請了部分案件的當事人參加開放日活動。 孫軍工稱,讓法治成為信仰,一定首先要讓社會各界了解法院的工作進展情況,了解真實的中國法治進程,才可能在推進依法治國上凝心聚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憲法、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社會氛圍。 活動現場,包括案件當事人在內的代表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張輝、張高平叔侄。張輝、張高平叔侄奸殺冤案發生于2003年5月,于2013年3月26日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再審公開宣判,認定原判定罪、適用法律錯誤,宣告張輝、張高平無罪。在法院宣傳短片中,他們說,被羈押期間他們一直申訴,他們一直堅信一點,自己沒有干過的事情,總有一天,法律會給予清白。張高平說:“我就是相信法律,相信正義”,“你自己不相信法律,你怎么會公平,人家就更沒信心。”張輝也說:“我們叔侄兩人一直堅信這一點,自己沒有干過的事情,總有一天,法律會給我們一個清白、公平正義。” 今天下午,百度·中國法院地圖正式上線。孫軍工介紹說,法院的名稱、內部設置、地理位置、聯系電話、包括法院現任院長等基本信息都在應用中有所體現,方便大家隨時聯系法院。 為了滿足不同知識水平公眾了解法律知識的需要,最高法院將首次以漫畫的方式發布便民利民措施和征地拆遷補償以及醫患糾紛等熱點案例叢書,公眾除了可以網上查閱,還可以通過手卡、社區和公共場所海報等形式了解這些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規定。孫軍工評價說,這讓任何一名公眾都能對法院的便民舉措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使得我們的司法便民利民舉措真正接地氣、惠民生。 最高人民法院開放日邀請包括張氏叔侄在內的案件當事人講述自己的法律故事,釋放了什么信號?有什么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刑法教授陳衛東就此評價表示,法治故事中特別引人矚目的是張氏叔侄的故事,這種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創新性,讓我們的法官聆聽案件當事人,特別是被冤枉、被錯判的當事人講述的故事,可以在法官中引起強烈共鳴,告誡法律:如果不公正,會給當事人、家庭、社會帶來的巨大創傷。最高法院這種做法也昭示著最高法院給司法公正,堅守正義的信心,這世界上都是一種創新,體現了法院的開明開放,對當事人本人、家屬和社會都是一種信心的提振。(記者孫瑩) |
相關閱讀:
- [ 11-28]最高法:解決非公企業和非公經濟所遇司法不公問題
- [ 11-27]最高法座談會建言改革 領導“打招呼”應被記錄
- [ 11-26]日本最高法裁定2013年參院選舉屬“違憲狀態”
- [ 11-26]最高法:嚴懲拐賣兒童等犯罪案件
- [ 11-26]最高法:巡回法庭即代表最高法 判決為終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