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王恩博)一本本鮮紅封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單行本整齊躺在國家憲法日書籍專架上,來往顧客不時駐足翻閱。這是記者4日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看到的場景。 12月4日是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社會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憲法宣傳教育活動。“憲法”這個看似遙遠的名詞正逐漸跳脫文本的桎梏,走進中國民眾的生活。 書店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王先生夾著厚厚幾冊法律類書籍,其中《憲法》單行本尤其顯眼。提到國家憲法日,曾是重慶市一名政法工作者的王先生難掩激動:“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憲治國,又設立了國家憲法日,把國家根本大法提到了更顯著的位置,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談及設立國家憲法日的作用,王先生認為,此舉固然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普及憲法知識的機會,但基層政法工作者更應抓住這個契機提高自身素養和工作能力,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從事經濟研究工作的杜先生也表達了相似觀點:“國家憲法日的設立無疑有利于增強民眾守法意識,但普法是雙向的,不僅針對群眾,更針對政府和執法部門,只有執法者以身作則,才能達到設立國家憲法日的初衷。” 以法律為準繩的執法者如何看待國家憲法日?北京市基層民警馬亮坦言,基層執法人員直接面對人民群眾,執法時難免遇到一些復雜情況,因此設立國家憲法日進行普法教育、樹立憲法權威,有助于提高基層執法的有效性。 但馬亮同時認為,中國加大普法教育力度也給基層執法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執法者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做到依法執法,并在此過程中有的放矢。” 中小學是普法教育的“前沿陣地”。北京景山學校4日舉辦國家憲法日校園主題教育宣傳活動,數百名師生齊聲誦讀憲法內容。該校校長范祿燕認為,目前在中國各級各類學校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部分學生不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亦不懂得承擔相應法律義務,因此設立國家憲法日普及法律知識十分必要。 清華附中朝陽學校每個學期都會進行講座、情景劇、辯論會等形式多樣的普法教育活動。該校團委書記王穎告訴記者,“學生們參與率很高,也非常感興趣。” 王穎說,國家憲法日的設立為開展中小學普法教育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憲法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孩子們在學法、守法的同時,不再覺得憲法遙不可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總是隨身攜帶《憲法》單行本,在他眼中,憲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憲法并非高高在上,它賦予每一位中國公民權力與義務,伴隨我們一生,與我們息息相關”。 “憲法記載著國家的歷史,更決定著民族和國家未來。只有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感悟憲法、理解憲法,才能了解國家的價值觀,感受到作為公民的自豪”,韓大元希望,隨著國家憲法日等普法活動的進一步推進,走出文本走入生活的憲法,今后能駐扎在每一名中國公民的心中。(完) |
相關閱讀:
- [ 12-04]首個國家憲法日 最高法強調堅守公平正義防線
- [ 12-04]首個國家憲法日:多地法官集體見證宣誓時刻
- [ 12-04]國家憲法日特刊:從認識憲法到尊重憲法
- [ 12-04]仙游縣司法局開展“首個國家憲法日”普法宣傳活動
- [ 12-04]龍海市檢察院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普法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