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談糧食安全等熱點問題
2014-12-05 18:23: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記者于文靜、王宇)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糧食產量比上年增加103億斤。前期遭遇旱災,糧食緣何實現“十一連增”?為何進口依然增加?會通過轉基因技術發展糧食生產嗎?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了上述熱點問題。 “每年我們都對糧食生產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問:今年部分地區遭遇嚴重大旱,糧食為何依然增產? 畢美家:盡管黃淮、東北部分地區出現嚴重伏秋旱,但今年氣象條件總體不錯,全國沒有發生大范圍干旱和洪澇災害。今年夏秋季節農作物最大受旱面積是7000多萬畝,比近5年同期少了2000多萬畝。 遼寧、河南夏旱較重,主要集中在兩省西部。遼寧秋糧減產88億斤;河南由于受災的地方不是主產區,灌溉條件較好,加之抗旱有力,最后只減產8億斤。 今年全國夏糧豐收,秋糧總體也豐收。秋糧豐收得益于面積增加了1165萬畝,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增加了1137萬畝,因面積增加和結構調整增產糧食近100億斤,彌補了部分因災損失。同時,沒有受災的地區明顯增產,全國糧食第一大省黑龍江,增產47.6億斤;安徽、湖南等去年受災省份今年沒有減產,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實事求是地講,每年我們都對糧食生產提心吊膽、如履薄冰,抗災減災的弦都是繃得緊緊的。 “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 問: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口谷物及谷物粉較去年同期增46.3%。為何一邊增產,一邊進口? 畢美家:中央提出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核心是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是由資源稟賦決定的,我們必須作出取舍。 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口有所增加,主要因為國際糧價比國內糧價低,同時,為了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需要進口一些品種進行調劑。目前,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進口量僅占國內產量的2.4%。今后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 中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過多采購谷物。我國有2.6億農戶,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提高,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占相當比重的農民仍然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與農民就業、增收的平衡問題。 “確保農業轉基因研發依法有序開展” 問:今后會通過轉基因技術發展糧食生產嗎? 畢美家:農業部對轉基因問題的態度是在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在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現在發達國家全力搶占技術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要積極跟進。 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產品的消費大國,人多地少水缺,旱、澇、病蟲害頻繁發生,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壓力很大。2008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了轉基因的重大專項。到目前為止,中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沒有批準任何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生產。 今后我們將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糧作物。在這個過程中,農業部一定會依法履職盡責,確保安全。 對違法違規開展農業轉基因試驗、生產的現象,農業部將發現一起,堅決依法查處一起,確保我國農業轉基因研發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
相關閱讀:
- [ 12-05]農業部正制定保障可持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綜合性實施方案
- [ 12-04]伊朗稱已與俄羅斯達成石油換糧食計劃共識
- [ 12-04]敘利亞難民援助項目被中止 聯合國啟動網上募捐
- [ 12-03]國家糧食局:開展全國糧食倉儲設施專項調查
- [ 12-01]俄官員稱計劃向伊朗出口糧食和工業品換石油
- [ 11-26]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預計達到創新高的1360億斤
- [ 11-19]聯合國糧食署感謝中國援助西非抗擊埃博拉疫情
- [ 11-16]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在京召開 強調實施科技興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