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周銳)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1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糧食科技改革創新工作,發布了一批糧食科研重大成果和前沿技術,總結交流了糧食科技工作的典型經驗。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出席會議并講話,副局長徐鳴主持會議并作會議總結,副局長吳子丹作工作報告。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指出,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大潛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實施科技興糧工程、促進糧食科技創新發展是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根本要求,是糧食行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糧食流通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 任正曉要求,糧食科技工作既要“上天”,把保障和支撐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天大的責任”和“天高的使命”;又要“落地”,科學研究要緊密結合國情、糧情,技術創新要緊貼行業需求、公眾需要,突出解決最急需、最關鍵的科技難題。 近年來,國家糧食局啟動推進“智慧糧食”,牽頭組織實施“儲備糧減損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示范”、“數字化糧食物流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8項、課題33項,引導行業科技力量圍繞基礎性、培育性、應急性的技術問題開展研究,解決了一大批行業急需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組建5個糧食產后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14個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局重點實驗室和36個省級質檢中心等一批全新科技創新平臺,有效加快了相關科學理論、技術和裝備的突破步伐。 會議明確,至2020年,糧食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圍繞一個中心、構建兩個體系、實施三大工程”,即:以“科技興糧”為中心目標,深入推進糧食科技體制改革,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開放、科學、高效、實用的糧食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和成果推廣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和“智慧糧食工程”,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升糧食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會議發布了糧食儲藏成套新技術新工藝集成創新――糧食儲藏“四合一”升級新技術、嘔吐毒素超標小麥安全合理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糧食信息化管理技術創新――庫存糧食識別代碼及物聯網技術應用、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關鍵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前沿技術進展情況。會議宣布了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等首批10個“科技興糧示范單位”并舉行了授牌儀式。(完) |
相關閱讀:
- [ 11-12]2014年巴西糧食總產量將創紀錄 達到1.935億噸
- [ 11-07]昆明海關查獲7起走私糧食案 扣緬產玉米147.86噸
- [ 10-25]趙啟林任河南省糧食局局長 前兩任局長均涉腐敗落馬
- [ 10-21]埃博拉讓世界糧食安全再蒙陰影
- [ 10-20]中國糧食儲存加工環節損耗驚人 一年"消失"700億斤
- [ 10-20]中國糧食儲存加工環節損耗驚人 一年"消失"700億斤
- [ 10-19]火燒、霉變、遺漏、拋灑——糧食收儲等損耗驚人
- [ 10-19]中國每年生產糧食35%被浪費 餐桌外浪費達700億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