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巢作 (新華社發) 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然而,進口糧食每年也在增加。有人擔心中國需求會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對此,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并不是很大。他說,今后中國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 進口糧食連年增加 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但也是消費大國。據統計,2003年起,中國糧食生產掀開“十一連增”的序幕,當年產量和消費量勉強相稱,糧食進出口基本持平。到2013年,國產糧食達到歷史最高峰的6.01億噸,比2003年增加了1.4億噸,但人均糧食占有量也在增加,達到425公斤。 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從糧食凈出口大國轉變為糧食凈進口大國,到2012年,中國凈進口糧食7000多萬噸,不過兩年,凈進口糧食增加了490%。現在,糧食進口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品種調劑變為今天的必要補充,已從進口幾億美元上升到幾百億美元。 目前,中國三大主糧的凈進口已常態化。統計顯示,過去3年中,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翻倍增長。玉米進口在2012年達到520.7萬噸,小麥進口達368.9萬噸,大米則達到231.6萬噸。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小麥為首的谷物進口量大幅提速,前7個月包括小麥、大米、玉米在內的谷物進口同比激增80.7%。 滿足市場多樣需求 進口糧食連年增加,并非中國出現糧荒,而是有市場原因。中糧期貨分析師范婧雅指出,我國目前完全有能力實現主糧的自給自足,如果再加上龐大的收儲數量,整體供給可謂寬松,主糧進口量大增并非是因為國內供求結構失衡。 專家指出,從更廣大的海外市場進口糧食,能滿足當前人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據了解,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稻谷、小麥和玉米中的低端品種產量占比較大,優質、高端品種產量占總產量比重均偏低,因此國內高端消費需求的糧食主要依賴進口。 海關總署有關人士分析稱,谷物進口量快速增加,因為國內需求旺盛。目前國內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對豆粕等飼料需求持續增加。進口小麥的增多,主要是由于我國國產小麥的品質不及進口小麥,進口小麥添加在制粉中可以提高面粉的品質。進口玉米主要用作飼料。進口稻米多為價格較低的普通白米和碎米,主要為了滿足工業需求。 進口糧食增加還緣于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優惠于國內市場。據了解,自去年11月以來,小麥國內市場價格連續9個月高于進口到岸稅后價格。 “近年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中國低,同時還為了滿足中國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也需要適當進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畢美家分析說。 |
相關閱讀:
- [ 12-05]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談糧食安全等熱點問題
- [ 12-05]農業部正制定保障可持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綜合性實施方案
- [ 12-05]農業部:土地流轉遏制非糧化嚴禁非農化
- [ 12-05]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有序 不存在“濫種”
- [ 12-05]農業部:中國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