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綜述
2014-12-10 10:06:4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苯衲?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表示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從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到推動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從承認科研機構、高校的科技成果處置權到各地積極開展科技人員股權分紅激勵,從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新者權益到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十八大以來,體制改革與科技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促進了科技事業加速發展、創新活力加速噴涌。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更高效 一邊,大量精良的科研儀器設備被鎖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里,有些甚至長期閑置;另一邊,大批中小企業因科技投入不足,花不起錢購買基礎性研究設備。 破解兩難困局,出路只有一條——改革! 在北京,市科委搭建起“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鼓勵高校院所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并制定利益分配比例。截至去年底,該平臺已整合首都地區615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使價值186億元的3.64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 在國家層面,10月27日,《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發布。未來3年左右時間內,我國將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從而打破設備資源在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的阻礙。 改革,還要使中央財政科技投入更加聚焦國家戰略目標,更加注重基礎研究。 今年10月,《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今后,政府將不再直接管理具體科技項目,而是通過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宏觀統籌,依托專業機構來具體管理。新的科技計劃體系分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和基地與人才專項等五方面,將解決重復交叉、定位不清的問題,打破多頭管理、科研人員四處跑項目的局面。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從2008年的170.2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億元。 改革,也需要科研機構向自身開刀。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啟動研究所分類改革,力爭在2020年前分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類;同時,還將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庫建設新體制,全面擴大開放合作等,意在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
相關閱讀:
- [ 12-10]新常態下看改革
- [ 12-10]深化黨風廉政建設為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 [ 12-10]臺灣時事評論員鈕則勛:國民黨新黨魁須掌改革實權
- [ 12-10]默克爾批評法意改革不力 被吼“閉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