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84歲退休教授劉興詩,站了90分鐘,給大學生分享那些年的抗戰故事。 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如果當年我沒有撤退,我也許就會是南京大屠殺中不幸死難者中的一員。”84歲高齡的成都理工大學退休教授劉興詩對大學生們說道。為了紀念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11日晚,劉興詩帶著他即將出版的《抗戰難童流浪記》,在成都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報告廳,為大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經歷過的那段難忘歲月。 憶往事 他說“我是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 晚上7點,劉興詩的報告正式開始。已經84歲高齡的他,堅持站了90分鐘,為學生們講述那些年他所經歷過苦難與振興的故事。他帶著鴨舌帽,遮住了滿頭銀發。說起話來,又中氣十足。但當講到那些苦難歲月里的真實經歷時,他仍不禁會哽咽。 1931年,農歷3月21日早晨,劉興詩出生在武漢江漢區黎黃陂路黃陂里5號。他的父親劉靜是早期同盟會員,曾擔任廣州孫中山總統府咨議,大元帥府少將軍事委員等職務,母親盧雪芹是成都富商盧良甫的長女。后來,劉興詩跟隨父母來到南京。他的童年也是在這里度過的。可是,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歲月,他的記憶里滿是苦難。 他在南京上小學時,有一天,父親劉靜鐵青著臉,驅車帶他到下關碼頭去,手指著一艘軍艦叫他看。父親指著桅桿的太陽旗說:“你看,這是一只日本軍艦,他們的大炮對著我們。你永遠也不要忘記。”聽了父親的話,劉興詩拾起一塊石頭扔過去,恨不得一下就把它打沉。 然而,隨著日本侵略腳步加快,南京陷落了。隨家逃難時敵機在難民船頂掃射的情形,劉興詩至今仍記憶猶新。“如果當年我沒有撤退,我也許就會事南京大屠殺中不幸死難者中的一員。”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