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下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自明天起,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其中汽油消費稅上漲0.28元/升,柴油上漲0.16元/升,航空煤油繼續暫緩征收。這距離上一次成品油消費稅的上調,只有十個工作日,一個調價周期。
成品油價格接連兩次打開調整窗口,迎面都迎來了消費稅稅額的上調,是不是意味著,“政府運用稅收手段干預油價過分下跌”的市場傳聞變成現實呢?
伴隨著油價大幅下跌,消費稅完成兩連跳的上調。有觀點認為這是政府在用稅收手段干預油價下挫。而這樣的觀點,在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磥恚歉沐e了邏輯的先后,很不靠譜。他表示,并不是價格下跌所以漲稅費,而是消費稅改革等到了價格空間出現的時機:
劉尚希:因為調整消費稅稅額是稅制改革里預設的內容,但是什么時候去調整消費稅稅額,那他要適當的條件和實際,要考慮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并不是臨時想起來,說這個價格下行了,所以我加稅。
由于成品油最終零售價格包括流轉環節的稅收,上一次調整之后,雖然成品油的“裸價”按照調價規律下調,但合計上調消費稅稅額后,公眾感受到的銷售價格總體不變;而此次調整,并沒有將國際油價本調價周期內跌出的所有的空間用盡,成品油銷售價依然出現了年內的第13次下調。為何要分兩次做調整?劉尚希表示,是為了不出現調稅提價的局面,加重居民負擔。
劉尚希:實際上這體現了決策的謹慎,上一次是價格下行創造了空間,這一次繼續下行,所以對政府來說這個調整的條件更好了,空間更大了。所以抓住這個空間,再一次加稅。
那么問題隨之而來:既然要運用稅收杠桿約束高耗能,那么“油價降一降、稅費升一升”會不會成為一種常態?對此劉尚希表示,所謂的“價稅聯動”并不存在。消費稅要不要再調整完全取決于抑制能源過度消費的成效:
劉尚希:稅和價不是一個聯動的機制,并不是說價格一下調,我就加稅;更不是說價格上漲,我就減稅?,F在沒有形成價稅聯動的機制??梢哉f我們現在的加稅,是我么們所處的環境的嚴峻形勢造成的。加稅的目的不是要提高財政收入, 這個更多的是發揮稅收調節作用。毫無疑問的是,要提高稅額才能發揮作用,只有稅額提高,杠桿的作用才能出來。
事實上,國際范圍內,看準原油市場疲軟,進一步提高成品油稅負以抑制高耗能消費的,不只中國一家。7月1日,新西蘭將汽油消費稅從每升64分上調至67分;11月10日,澳大利亞汽油消費稅從每升38.1澳分上漲到38.6澳分;法國則制定了分三年提高燃油消費稅的長期計劃,而印度也在近期完成了成品油消費稅的兩級跳。在兩次調整之后,我國成品油售價中的稅負比例仍處于世界范圍來看的較低水平。
劉尚希:比如歐盟,他的大氣環境逼我們要好,但是他是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大氣環境的治理,所以他們的含稅價格比我們要高。但是大家可能要說到美國,美國油價低,含稅也相應較低,但這是和美國的消費政策和環境政策是相關聯的。美國在環境問題上,跟世界主流趨勢是不相稱的。
在兩次調整之后,以公里8.5個油,每年1萬公里的基本出行來看,本次調價車主們每月在成品油消費稅上多花的錢不到20元。綜合考慮油價下降的因素,消費者實際的用油負擔是降低的。上一次調整之后,就有觀點認為,不管錢多錢少,稅費的上漲畢竟事關所有車主。油價的變化,為什么不能像電價水價一樣先問問公眾的意見呢?對此,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征求意見并非沒有進行。但是由于成品油不像水、電,沒有辦法大規模囤積,因此為避免市場異動,控制了征求意見的范圍: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在這次調整中,我們也聽取了相關部門的意見。成品油很特殊,他可能提前泄露出去就會引起市場恐慌,所以我們征求意見的時候注意要在可控的范圍內。
而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表示,從法律上來看,成品油消費稅的兩次調整的流程符合相關規定。但以后,也可以更多的考慮公眾參與決策的訴求。(記者劉祎辰 張棉棉)
- 2014-12-12國家提高成品油消費稅 同時降低成品油價格
- 2014-12-12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通知
- 2014-12-12食用油價位創近四年新低 進口大豆價格下降是主因
- 2014-12-12福州取消國四柴油優惠 油價或迎最大跌幅 的哥公交司機不文明一律嚴處
- 2014-12-12國內油價每升或下調超0.4元 市場分析發改委將干預
- 2014-12-12福州加油站取消國四柴油優惠 油價或迎最大跌幅
- 2014-12-11國內|11月CPI漲幅創5年新低 受油價跌等影響 為何能預測中國增長奇跡?
- 2014-12-11國內油價明日或迎年內最大降幅 最高或超5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