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清水 在丹江口庫區,保護一庫清水,是人們的共識。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需要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生活方式。 61歲的丹江口市茅臘坪村農民辛喜玉也是兩次移民。十多年前,辛喜玉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庫邊承包了一片石漠化嚴重的荒山,經過艱難治理,如今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蔥蔥的核桃樹。辛喜玉還帶領村民們喂起了牛、羊、雞,收入大大提高。 但辛喜玉意識到,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會對水體造成污染。2009年,她決定帶頭向這些污染物說不,摸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在她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庫區的移民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態種養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麩皮和豆粕制成飼料喂給家禽和牲畜,再將它們的糞便收集起來放進沼氣池,產生的沼液能代替農藥打在果樹上,沼渣能代替化肥灑在地里,影響庫區水質安全的農業面源污染從而得到有效遏制。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辛喜玉在2012年兩會上,曾給中央領導送上一瓶盛有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并鄭重許下護水承諾。 甘甜的家鄉水今天終于要北上進京,這讓“守護清水”的辛喜玉感慨萬分,“我們丹江口人要對承諾負責,好讓北方的兄弟姐妹永遠喝上純凈的漢江水。” |
相關閱讀:
- [ 12-13]習近平:南水北調要先治污后通水
- [ 12-12]南水北調:南水千里進京路
- [ 12-10]南水北調規劃最終調水量相當于一條黃河
- [ 12-07]北京文藝工作者赴新疆、南水北調庫區采風創作
- [ 11-27]河南啟動12市南水北調水質監測確保水質安全
- [ 11-26]南京水價附加費占一半 南水北調基金超期收取(圖)
- [ 11-25]中國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古均州的“前世今生”
- [ 11-24]全國收民生資源“附加費”至少20種 滲透衣食住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