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以國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2014-12-13 19:00:32??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李艷 |
分享到: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隆重舉行。當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新華網南京12月13日電 刺耳的防空警報13日上午響徹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此舉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胸佩白花出席儀式。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說。 77年前此日,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施以長達六周燒殺淫掠的暴行,至少30萬平民罹難,制造了二戰中的大慘案之一。 公祭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的共同名義舉行,所在地點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下就是埋葬死難者尸骨的“萬人坑”之一。 公祭開始,全場高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隨后,防空警報拉響,車輛輪船汽笛長鳴,人們低頭默哀,抽泣聲依稀可聞。一分鐘后,《安魂曲》響起,禮兵將8個巨大花圈安放于“災難墻”前。接著,77名青少年朗讀《和平宣言》。 習近平和85歲的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及遇難者遺屬、13歲的阮澤宇一起,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鼎自古是中國祭祀重器。古銅色的“國家公祭鼎”,鼎身和底座重2014公斤,底座重1213公斤,寓意2014年12月13日。 大屠殺中,阮澤宇的先人被日軍刺死。夏淑琴一家9口有7人遇難:祖父、外祖母和父親被日本兵用槍打死,母親和兩個姐姐被輪奸后刺死,一歲的小妹被摔死。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2月通過立法,將每年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77年后的公祭,被此間輿論認為非常必要。近年,日本右翼為歷史翻案動作頻仍,試圖推翻二戰后國際秩序。 在明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前,中國重申維護世界和平。同時,中國進入民族復興關鍵階段,愛國主義成為凝聚13億人建設強大國家的動力。 習近平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以國家之名公祭,是為了讓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 大屠殺幸存者和遺屬、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外國友人以及各界人士一萬人參加公祭。 大屠殺中對中國百姓施以援手的外國人的后人,以及《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作者、已故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父母,也來到公祭現場。 一些日本人也在公祭日來到南京。“中國人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公祭,應該成為和平信號傳遞的新起點。”日本真宗大谷愿寺研究員山內小夜子說。(采寫記者:顧錢江 苑蘇文、白旭、蔡玉高、蔣芳、楊紹功、桂濤) |
相關閱讀:
- [ 12-13]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 12-13]香港特區政府舉行儀式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北京抗戰館萬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新華網評:用國祭書寫尊嚴、認同、信念和希望
- [ 12-13]南京警報鳴響全城默哀1分鐘 公祭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習近平: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
- [ 12-13]兩岸同胞共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全球高度關注南京公祭日 日本仍在淡化侵略歷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