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據顯示,巴西和印度的經濟增速大幅放緩,一系列刺激措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投資者對“金磚失色”的憂慮不斷加劇。“金磚”果真失色了嗎?12月15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的“第三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多位與會嘉賓認為,才,金磚五國的合作與發展仍具有較大潛力。
金磚未失色
在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形下,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巨大挑戰。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金磚國家碰到了一點寒流,各國正在發內功,修補身體機制,儲藏養分,這里的養分儲藏指的就是內部機制的改變。”
專家分析,印度已出現新一輪改革苗頭,有跡象表明其經濟增長速度在往上走;巴西則存在經濟結構的問題,正在采取措施進行修整;南非和巴西的經濟情況類似,正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打基礎;俄羅斯因長期依賴自然資源,出口受限于西歐等國,受歐美制裁后正在進行艱苦調整;中國經濟目前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美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近日發布的《移動應用市場趨勢報告》顯示,“金磚國家”已在應用市場取得了重要進展。并指出,“金磚國家”的崛起并未結束。
高盛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金磚之父”奧尼爾刊文稱,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金磚國家的影響力卻在上升,“金磚褪色”的觀點并不可信。
合作更深入
“雖然可能西方國家試圖找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當中的一些弱點,但是在巴西,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了金磚五國的生命力,展示了我們的團結,展示了我們的力量。” 俄羅斯聯邦駐華公使葉甫根尼·陶米恒在論壇上如是說。
今年7月,金磚五國領導人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的金磚國家第六次會晤期間,簽署了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協議,并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對此,南非原駐華大使蘭加表示:“我們相信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將對開展金磚國家方面的合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將極大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并建立起更為公正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
近年來,金磚國家在政治、經濟、金融、商貿、科技、創新、安全、環境、衛生、學術等諸多領域展開了全面務實的合作。
巴西駐華大使瓦爾德瑪·卡內羅·雷昂表示,第六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再次來到巴西,意味著金磚國家的合作與各項政策迎來了一個新的周期。它向世界發出了信號:金磚國家的成員將進一步深化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合作。
印度駐華大使康特則建議金磚國家應注重促進科技發展,共享成功經驗和成功模式,以此消除各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別副主任何佩德表示,聯合國格外關注全球治理問題。金磚國家推動建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補充和完善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他還指出,建立和加強金磚國家的合作對于實現更加平衡的世界發展至關重要。
挑戰舊秩序
金磚國家在加深合作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問題。由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發布的金磚國家貿易報告指出,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金磚國家外向型經濟增長造成的結構性障礙逐漸顯現,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發達國家會通過“碳關稅”等壁壘對金磚各國貿易條件施加一定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磚國家迫切需要加強產業合作,實現協同的經濟轉型。
目前,金磚國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俄羅斯聯邦駐華公使葉甫根尼·陶米恒說:“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不僅服務于金磚國家,也將服務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金磚國家的經貿合作將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
路透社評論,“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的成立備受關注,它們被視為是新興國家向西方國家建立的全球金融秩序發起的挑戰。俄羅斯科學院學者表示,這些舉措非常明顯的是針對全球金融架構的現代化和更新。
數據顯示,金磚國家的GDP總量占世界經濟的24.5%,掌握著國際組織10.3%的投票權。專家普遍認為,金磚國家將繼續為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的形成貢獻力量,在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全球新秩序的建立上“擲地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