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諸渠道,加強信息聯動 盤活專業資源引灌網絡,提高辟謠到達速度與覆蓋率 王穎吉認為,打擊、遏制謠言,政府、公眾、媒體、非政府組織作為四個主要參與主體,從今年來看,其中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還要繼續挖掘。 “應該積極鼓勵專業型機構、專業性‘中V’進行辟謠,”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巢乃鵬教授說,“中V”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在互聯網上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他們的粉絲可能只有幾萬,但是能影響到的都是有影響力的粉絲,因此能發揮很大作用。”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提出,應當把更多傳統媒體的專業資源引灌到互聯網上,加厚互聯網文化土層,這需要媒體更好地成為連接知識層和大眾的橋梁。傳統、專業媒體要為互聯網起到新聞把關人的作用,為網絡信息去偽存真,對網民的偏激情緒扶正糾偏。這也需要提升媒體相關素養。 對于辟謠慢、覆蓋面窄的問題,果殼網主編徐來認為,目前最主要的困難在信息渠道上。“科學”謠言絕大多數都是舊謠言的再現,這說明傳播覆蓋還不到位。與謠言相比,辟謠信息的認知成本更高,看起來也不那么“有用”“有趣”,如果不能在傳播渠道上占據主動與優勢,容易變成“自說自話”。所以,渠道打通、盡可能多地曝光非常重要。 王君超認為,搜索引擎應進行優選、標記或合理排序,幫助公眾獲取準確信息。網上網下并非涇渭分明。王君超說,雖然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發達地區普及,但在一些老少邊窮地區,有些謠言卻是口耳相傳的,如果沒有及時獲得辟謠信息,就有可能發生秩序混亂。這就要求符合當地人媒體接觸習慣的廣播、電視、手機報進行及時辟謠,以增加信息的到達率。 |
相關閱讀:
- [ 12-18]人民日報:“軟”謠言 為何更難打?
- [ 12-15]媒體解析為何大齡人群喜歡轉發朋友圈謠言
- [ 12-10]河南2學生散布“女高中生被帶走強奸”謠言被處分
- [ 12-06]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陳國慶獲“網絡最具人氣獎”
- [ 11-26]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 11-06]楊瀾發聲明否認六大傳聞:沒外籍身份 不持有綠卡
- [ 11-06]楊瀾律師函澄清網絡謠言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權利
- [ 11-04]10月網絡不良信息舉報情況:網絡詐騙活動猖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