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放開二孩政策在中國迫在眉睫——在昨天復旦大學和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聯合舉辦的“面向未來的中國人口研究”暨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討會上,這是來自海內外大多數學者的呼吁。
中國目前新生兒占世界比例僅12%,遠低于人口占世界19%的比例,生育率也低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單獨二孩的政策并未帶來預想中的生育率上升。而今后10年,24歲到28歲育齡高峰女性數量將從6340萬減少到3460萬。因此,即便完全放開二孩政策,中國新生兒占世界比例每40年也將減少一半。
單獨二孩政策遇冷
“單獨二孩政策的放開并沒有如我們預期的帶來‘嬰兒潮’,未來也很難帶來‘嬰兒潮’。”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顧寶昌教授稱,“現在最應該擔憂的是低生育率下,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都只會越來越低”。
顧寶昌是2001年第一批參與向中央建言應該開放二孩政策的學者之一。他說:“當我們擔心政策松動帶來生育反彈,在考慮如何預防因政策調整可能引起的‘出生堆積’時,社會卻在表現出生育意愿的弱化。”
2013年12月,中央宣布啟動單獨二孩政策。按照當時測算,全國有1.5億一孩家庭,9000萬夫婦將再生,其中單獨夫婦有1100萬對,預計每年將增加200萬對夫婦申請二孩。但至今27個省區一年來總申請數不到90萬,實際出生65萬。
早在2006年,顧寶昌教授課題組在江浙滬粵的實地調查就已經顯示,現在的生育水平之低和生育意愿之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從不同代際女性的生育趨勢來看,80后未來的終生生育孩子數難以超過1.6。他說,即便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也無法彌補現在逐年下降的人口生育率。
復旦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發展學院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王豐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現在的人口生育率在1.4-1.5,已遠低于學界和政府有關部門預想的1.8,而要完成人口更替水平,總和生育率必須達到2.2,“中國的人口生育率就像一輛下坡的車,現在即便踩剎車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其實還會繼續下降”。
全球為低出生率擔憂
生育率降低正在成為世界性難題。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透露,現在全世界都在為人口的低出生率而擔憂,而中國的生育水平已經低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中國不應該再通過政策控制人口。這是幾乎昨天論壇上學者們的一致看法。
人口學者黃文政說,調查顯示,就目前來看,在中國,除了北京上海,還有幾十個大城市、幾百個中等城市可選擇。而中國的人口下降后,現在百萬人口的城市會降為二三十萬,許多中小城市則會徹底衰敗,而北京上海依然會擁擠。事實上,這一情況已經在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國家出現了。
而在同樣低生育率、老齡化程度嚴重的日本,按照日本總務省的《國勢調查報告》顯示,該國2005-2050年,目前有人的區域將有21.6%的區域變成無人區,20.4%的區域將減少75%以上人口,僅有1.9%的區域人口會增加。
在昨天的論壇上有學者認為,農耕時代,國力與人口規模呈線性關系,糧食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人口增加一倍,國力也增加一倍。因為大部分人一生可能只是在幾十或幾百平方公里的范圍活動,人口增加不會帶來社會復雜度的增加。而在信息時代,國力與人口規模呈加速關系。經濟均衡的條件下,人口增加一倍,國力增加超過一倍。因為通訊和交通的便利,使得任何兩個個體可以直接交流和來往,人口越多,交流和來往增長得更快。“可惜的是,人口規模,這個中國最大的優勢正在消減。” ■本報首席記者姜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