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走過的路(處級干部篇)
2014-12-25 19:10:02??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正定翻身記 1981年底,正定人均年收入僅148元。“農業學大寨”先進縣的錦旗高懸在縣委的會議室里,而老百姓卻不得溫飽。面對這個“高產窮縣”,習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來學習的,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和指教。”到正定以后,習近平沒有坐在辦公室,他走訪座談,進村入戶,虛心向每一位同志請教。 正定的老同志曾評價習近平:平易近人、沉穩、健談、自信、謙和;是位年輕干部,但做事老練成熟;工作既嚴肅認真,又密切聯系群眾。 “吃飯問題是解決正定問題的當務之急”。習近平通過調研發現高征購造成正定農業結構比例失調,他跑省進京,向上級部門反映困難要求減少征購任務,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飽了,還想富起來。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縣委和縣政府決定先搞“大包干”試點,再全面推廣,開創河北省的先河。 此外,習近平還和縣委班長一道開展大討論,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發展多種經營,發展經濟作物和鄉鎮企業,讓正定經濟效益大增。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正定翻身記》,肯定正定所作的嘗試。 正定騰飛記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時,習近平同志牽頭制定了縣委工作大綱。1985年,縣里又制定了《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正定經濟“三步走”發展目標與發展方針。正定開始走向新的輝煌…… “栽上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根據習近平同志提議,1982年,正定對全縣知識分子進行大普查,建立“人才賬”,刊登“招賢榜”,獻上“定心丸”。他說,看待人才貴乎正,使用人才貴乎當,培養人才貴乎周,招聘人才貴乎廣,才集賢眾,方能振興經濟。 1985年,習近平曾經帶領代表團去美國馬斯卡廷考察農業技術。圖為習近平和代表團一起拜訪當地居民珍妮特·勞奇的家。2012年2月14日,習近平訪問美國,重游艾奧瓦小城馬斯卡廷。 1983年,中央電視臺籌拍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尋找地方政府共建“榮國府”臨時外景基地。習近平馬上派人聯系,很快達成協議。景區1986年順利竣工,1987年當年有130萬人次前來參觀游覽,旅游收入1761萬元,開創了旅游業“正定模式”。 |
相關閱讀:
- [ 12-25]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
- [ 12-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俄文版推介會在吉爾吉斯斯坦舉行
- [ 12-25]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海軍372潛艇官兵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
- [ 12-25]習近平的“黃土情結”: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 [ 12-24]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