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南水北調失敗”?院士回應“流速過慢”“泥沙沉積”“半道結冰”三大質疑 歷經15天水程、1000多公里北上跋涉,漢江之水27日終于抵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端北京,首次實現“南水進京”。然而,一篇題為《南水北調通水即失敗》的文章卻因其“腦洞大開”而在網上瘋傳,也讓不少人開始對這項經過50年研究論證和12年建設的工程表示擔憂。 為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日前接受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專訪,對網文中提及的“流速過慢”“泥沙沉積”“半道結冰”等三大質疑作出解答。 水速太慢,調水目標難實現?“不科學、不準確” 這篇網文稱,根據本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當天電視新聞中“大黃鴨”的漂流速度,推算出“通水時的平均水流速度為每秒0.1米,輸水量為每秒22.4立方米”。由此文章推斷,南水北調真實水流量遠遠達不到設計指標,工程設計的“每年平均輸水量”95億立方米無法完成,并得出結論——“水流非常緩慢,證實工程完全失敗了”。 王浩表示,靠“大黃鴨”運動軌跡推算水流速度“不可靠”,其結論“不科學、不準確”。 他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基本上是自流輸水,主要依靠重力。中線干渠渠首陶岔到輸水終點北京團城湖之前落差約為100米。江水在輸送過程中要經過大量節制閘、分水口門、退水口門、倒虹吸還有渡槽等水利設施。這些都會增加輸水的阻力,使輸水水流慢下來。 “根據我們的計算,南水北調的水面線有幾毫米的誤差,就會減少3至4個流量,這里面有一套非常復雜的控制系統,但總體來說輸水正常流速應是每秒1米到1.5米。” 王浩認為,根據“大黃鴨”運動軌跡推算流速“不可靠”,因為不管水流流速多少,任何一個渠道斷面的流速分布都是一個“子彈頭”的拋物線狀,水面和水底的流速會慢一點,而渠道中心流速最快,“不能僅根據水面軌跡來推算流速,而要精確的水利計算”,否則就是“以偏概全”。 此外,95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調水量”,并不是每年必須調水95億立方米。在最豐水年,中線工程可調水120多億立方米;而在枯水年份,須優先保證漢江中下游用水,調水量會根據來水有所下降。 泥沙沉積,已徹底毀掉工程? “泥沙沉淀將毀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該網文稱,丹江口水庫的水來自漢江上游的陜西,“水流湍急,泥沙極大”,汛期之后丹江口的水因攜帶大量泥沙很渾濁,不能馬上放水進入南水北調干渠,需要幾個月在水庫里沉淀干凈,再放清水入干渠,但遺憾的是,南水北調工程指揮者馬上放水入干渠,使得渠道淤滿污泥,“這個錯誤的決策,不幸已經徹底毀了整個南水北調中線。” 對此王浩回應:丹江口水庫及南水北調中線輸水干渠不存在“泥沙問題”。 王浩表示,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泥沙問題”是“無稽之談”。他解釋說,長江本來含沙量就很低,每立方米約為1公斤。漢江又是長江最大支流,比長江的含沙量還低。特別是近年來,陜西安康、商洛、漢中等地大力推進水土保持,使得漢江含沙量再次減少。 “漢江匯入丹江口水庫后泥沙會進一步沉淀,再加上中線工程取水口是從水庫表層取水,而輸水渠道都是混凝土襯砌,最后進入水渠中的泥沙可以說‘極其少’,水很清澈,根本不存在泥沙淤積的問題。” 據了解,2006年以來,我國先后投入100多億元用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期間完成了1.4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使得庫區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而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全線也采用全封閉立交設計,不與沿線河流、溝渠等發生關系。總干渠兩側還劃定了水源保護區并進行生態建設,在保證渠道水質的同時,也確保沿線河道泥沙不進入總干渠。 |
相關閱讀:
- [ 12-27]南水北調供水今日進京 與本地水“同水同價”
- [ 12-19]南水北調中線河北段正式通水 建美麗生態風景線
- [ 12-15]南水北調工程用大黃鴨測水速遭吐槽
- [ 12-14]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空中鳥瞰
- [ 12-14]南水北調北京段節水揭秘 分水口設監控中心
- [ 12-14]南水北調北京段節水揭秘 使用單管最大限度節水
- [ 12-13]聚焦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四大熱點
- [ 12-13]漢水丹心 無字豐碑——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