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27日文章,原題:在中國痛苦和孤獨地尋找失散的孩子 6年來,張秀紅(音)夫婦已找遍全中國,希望能從每年都在吞噬成千上萬個孩子的拐賣人口犯罪中救出自己的女兒。但張和其他有類似遭遇的父母意識到,必須在兩個“前線”作戰。首先要與龐大隱秘的人口販賣網絡作斗爭。此外,由于通常對警方搜救孩子的努力感到不滿,他們還要與有關部門協商以便(有組織地)自己尋找孩子。 據報道,隨著中國每年約7萬兒童因非法領養、強迫勞動等而遭拐賣,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拐賣兒童市場。相比之下,美國每年僅有約100名兒童被拐賣。美國國務院在年度相關報告中稱,中國“尚未全面遵守根除販賣人口行為的最低標準。”但中國有關部門已盡力展示正在解決問題,這包括2009年開展打擊人口拐賣犯罪的專項行動。該行動已摧毀1.1萬多個犯罪團伙,解救5.4萬余名被拐兒童。 即便中國已強化打擊人口拐賣的法律并提高公眾意識,許多父母表示他們仍主要依靠自己艱難地搜尋失散孩子。2007年失散5歲兒子的肖朝華(音)說,他們懇求官方電視臺播放孩子的姓名和照片,卻經常遭到拒絕。 國際 “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首席代表畢雅說,盡管中國警方通常更樂意幫助某些家庭,也經常不告訴對方他們在做什么,“父母們感到沒有音信,只好自己采取行動……我們已看到警方切實付出努力改善這種狀況,希望一切會變得更好。”(作者杰克·張,丁雨晴譯) |
相關閱讀:
- [ 12-28]中國自貿試驗區擴圍 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新模式
- [ 12-28]中國批準中阿引渡條約
- [ 12-28]中國批準上合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
- [ 12-28]中國批準中伊引渡條約
- [ 12-28]中國駐意使館:失火的意大利渡輪乘客中沒中國公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