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引領科技新跨越
2015-01-03 16:23:0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周艾連 |
分享到:
|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引領科技新跨越(創新2014)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這個振聾發聵的論斷,是中國在30多年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得出的基本經驗。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全民族奮進的行動指南,開啟了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大幕,而剛剛過去的2014年無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站在辭舊迎新時間節點上回望審視,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元年”將因其間發生的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而注定彪炳史冊,而故事的經典橋段除了“大刀闊斧地激濁揚清、整頓吏治”之外,還有“大張旗鼓地推進科技簡政放權,讓創新智慧盡情揮灑,中國創造走出去服務全球”等。 ①制度變革釋放科研激情 大力推動制度文明的演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按照總體部署,我國在2014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系列科技體制的變革,其力度和廣度都為近年來所罕見。 院士制度作為我國高科技人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所高度關注,而在院士遴選和院士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一直為社會所詬病。為此,黨的十八大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按照這一要求,2014年六七月間,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修訂章程,對院士遴選渠道、增選機制、退出制度等進行改革完善,此舉贏得了社會一片贊譽。業內人士認為,院士制度改革觸及了科技體制和人才體制深層次的問題。其中改進完善院士遴選和管理,體現了去行政化的方向,可以排除行政和學術混雜的狀況,讓院士回歸學術本身,讓院士隊伍更加“純粹”,更加有利于出創新型成果、出人才。有了強有力、科學的制度保障,院士才能真正成為科技工作者的榜樣。院士制度改革將更好地發揮廣大院士的科研帶頭作用,進而帶動提升全社會學術風氣。 中央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在2014年進行適時調整。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直接關系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4年10月,由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起草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對外公布。新方案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分割,建立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在管理方式上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依托專業機構管理項目,設立戰略咨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建立統一的評估和監管機制,建立動態調整和終止機制,完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 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這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內容的具體落實。 |
相關閱讀:
- [ 01-03]中央層面公車改革交卷鈴響 公務員開領交通補
- [ 01-03]國內|中央層面公車改革交卷 公務員開領交通補|央企高管降薪正式實施
- [ 01-03]中央層面公車改革交卷鈴響 公務員開領交通補
- [ 01-02]延平召開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工作培訓會
- [ 01-01]中國迎來改革關鍵之年:多領域將“趁熱打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