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紅頂中介異化為腐敗掮客 協助官員謀私利
2015-02-03 06:51:3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一些“紅頂中介”與政府部門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關系,形成行政審批的“灰色地帶”,蠶食改革紅利,亦增加腐敗風險—— “紅頂中介” 的“頂戴”該摘了(深度關注) “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幾句戲謔,正是對“紅頂中介”服務亂象的形象比喻。在一些地方甚至有“二政府”之稱的“紅頂中介”,截留了簡政放權的紅利,擾亂了市場秩序,甚至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因此,亟須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將“紅頂中介”與政府部門徹底脫鉤,并加強監管。 ——編 者 腳踏“政府”和“市場”兩只船,“紅頂中介”與政府部門“扯不斷、理還亂” 從“紅頂”一詞便可知曉,此類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這樣的“紅頂中介”大到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小到地方區域性的行業協會或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一方面以市場角色創收盈利,一方面又沾染著行政權力的色彩,在“灰色地帶”游走,腳踏“政府”和“市場”兩只船,在市場競爭中“旱澇保收”,擾亂市場秩序,對企業和個人都造成了損害。 那么,“紅頂中介”這種組織機構是如何產生的呢? “‘紅頂中介’由來已久,有些可以說正是行政體制改革不徹底的產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說。 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一些“紅頂中介”本身就是被改革部門的延續。“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為例,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撤銷了化工部、地礦部、冶金部等10個工業專業經濟部門。但這些部門撤銷后成立了相應的協會。鋼協就是從冶金部延續而來。”宋世明說,“現在依然存在這種情況,一些地方上被改革或取消的部門,原來的工作人員換套‘馬甲’,成立行業協會,延續著這些部門的行政色彩。” 還有些“紅頂中介”是因有些政府部門在簡政放權過程中,直接成立中介機構或指定一家或少數中介機構,承接其取消的審批權力,以此“借尸還魂”,把持審批權限謀取利益。據湖北省紀委2014年通報,黃岡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違規成立黃岡市精正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指定由該公司提供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服務并收取服務費,精正公司便是這樣衍生出來的“紅頂中介”。 此外,有些部門負責人私下與中介機構建立利益同盟,以手中權力為中介機構謀利,將其打造成“紅頂中介”的同時,以“吃回扣”的方式兌現。 |
相關閱讀:
- [ 01-27]國內|黨報:權力成就一個人也足以毀掉一家人|北大教授張頤武掛職文化局
- [ 01-19]黨報談姚貝娜遺體被偷拍:新聞不要以傷害為代價
- [ 01-18]黨報黨刊新媒體時代華麗逆襲 輿論格局正在被改變
- [ 01-16]輿論硝煙中黨報黨刊的反逆襲
- [ 01-16]黨報:腐敗沒有“鐵帽子王” 反腐絕不封頂設限
- [ 01-15]國內|中紀委將嚴懲對抗組織審查 明確七大任務|黨報:腐敗沒有"鐵帽子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