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山大齊魯醫院產科護士楊文玲抗癌近四年后,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旅程,她的年紀永遠定格在25歲。留下的,只有她自愿捐獻用以醫學研究的遺體和周邊人對她的思念。 “我們只要看到水杯滿著,就知道文玲來上班了。可現在,一看到空杯子就想起她。”文玲在世時,只要上班,就會將忙得連水都喝不上的同事的水杯倒得滿滿的,而現今,同事們再也喝不上她倒的水。 本報記者 李鋼 實習生 來慧 工作僅一年 查出白血病 “你們如果登照片,最好發一個我妹妹狀態最好的照片,她性格很要強。”2月2日,楊文玲的哥哥仍沉浸在失去妹妹的痛苦之中,神情有些恍惚。 作為來自棗莊滕州農村的孩子,在齊魯醫院工作的楊文玲曾是一家人的驕傲。 楊文玲的哥哥說,父親早逝,自己、妹妹與母親生活艱難。“妹妹從小立志學醫,學習很刻苦。”2007年考入山東醫專學習護理。“2010年畢業后,自己找到了齊魯醫院的工作,當時一家人特別高興。” “文玲很開朗,很樂觀。”回憶起楊文玲的情況,醫院產科南三區護士長劉芬哽咽著說,在醫院當護士期間,“這個孩子工作特別細心、特別勤奮。” 可一年后,楊文玲被查出M5型白血病。“當時根本不敢相信。”楊文玲的哥哥說,直到再一次檢查確認后,一家人才慢慢接受了現實。“一開始沒告訴她,怕她受不了。”但是用了化療藥物后,她就猜到了自己的病情,“學醫的,自己了解。” “剛知道自己的病情,文玲的情緒很不穩定。”同事高峰說,“但很快,她就走出來了,開始積極接受治療,與病魔斗爭。” 一個療程接一個療程的化療,她的身體變得十分虛弱。頭發脫落,原本俊瘦的臉也開始浮腫……盡管如此,但楊文玲一直開朗樂觀,還搶著去工作。 化療間隙 偷偷溜去上班 因為化療反應特別大,同事都擔心楊文玲身體受不了,不愿意讓她去工作,但她執意如此。 為滿足她的愿望,楊文玲所在的科室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抵抗力弱,不敢讓她下病房,就安排她整理病案等。”劉芬說。 “有時候看她干了一天,特別累,就趕著她回去休息。”但有時剛把她“趕回去”,過一會兒,她又偷偷跑過來。“尤其是去年,產科特別忙,在化療間隙,她都會回來上班幫忙,有時甚至是上午打完了化療針,下午就過來上班。” “她真是熱愛這份工作,平時還不忘學習業務。”高峰說,科室會定期舉行培訓,“每次落下培訓,她就會主動找我,說看看筆記,補上落下的內容。” 因為努力,在護師考試中,楊文玲一次就考過了。“我們很多護士就是復習很久,也有的考不過,她既要治療,又要工作,還一次就過了,真是很厲害。” 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楊文玲每次上班都搶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個細節特別讓我們感動。”高峰說,近幾年產科很忙,“我們護士都忙得顧不上喝水,可只要文玲上班,她總會把我們的水杯倒滿。” 說到這里,高峰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我們只要看到水杯滿著,就知道文玲來上班了,可現在,一看到空杯子就想起她。” 捐獻遺體 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來自農村的楊文玲家庭條件不好,病情確認后,醫藥費難壞了一家人。“文玲很要強,看病的錢總是想自己解決。”劉芬說,他們科室得知她的困難后,自發組織捐款,第一次捐款6萬多元。 為了給楊文玲看病,一家人把家里唯一的房子也賣掉了,所賣8萬元全部用于治病。經過治療,楊文玲的病情曾趨于穩定,但不久前病情惡化。 病情加重后,楊文玲所在的科室以及該院神經外等科室醫護人員再次自發為其捐款。 “這么多醫院領導同事關心她,她很過意不去。”楊文玲的哥哥說,妹妹曾說過,她都不知道怎么回報這個社會了,“所以從生病后,她就曾多次提過捐獻遺體。” “說實話,我們一開始是無法接受她捐遺體的。”楊文玲的哥哥說,在妹妹病情惡化后,家里已為其準備了墓地,“我們想著帶她回家。” 但與楊文玲的一次談話改變了哥哥的想法。“有一次妹妹說,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回報那些幫助她的人,也回報這個社會,捐了遺體,這樣才能走得更安心。” 最近一周,楊文玲已經陷入了昏迷。“最終想了想,我們決定圓了她這個夢。”說到這里,楊文玲哥哥眼眶里的淚水涌了出來。 1月31日,楊文玲走完了最后的路,同事為她舉行了一個遺體告別儀式。 “現在醫學研究、教學非常缺少遺體,我們將用好她的遺體,主要用來做醫學研究。”山大齊魯醫院器官移植辦公室主任董來東介紹。 相關鏈接 醫學研究遺體 很匱乏 “我省從2003年就啟動了遺體捐獻工作。”作為山東省人體器官捐獻專家委員會專家組秘書,董來東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遺體捐獻。 據悉,截至2012年11月底,全省累計遺體捐獻志愿者登記報名4510人,實現捐獻505人。角膜捐獻登記報名2869人,實現捐獻168人。 董來東表示,盡管捐獻量大增,但仍供需失衡。“遺體不僅可以做科研用,還可以做教學用。我們會懷著崇敬的心用好遺體。”董來東表示,影響捐獻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傳統思想影響下對遺體捐獻的不接受,也有因為不了解而造成的無法捐獻。 本報記者 李鋼 |
相關閱讀:
- [ 02-03]“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獲釋:我做的心安理得
- [ 02-02]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獲釋 代購藥情法沖突難解
- [ 01-31]國內|撤回起訴 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獲釋|醉駕女司機高跟鞋踹民警下體
- [ 01-31]湖南檢察院撤回起訴 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獲釋
- [ 01-30]交警陳江抗癌18年堅守一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