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利用人質危機影響 加快修改憲法節奏
2015-02-04 07:3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周艾連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陶短房】日本兩名人質被“伊斯蘭國”先后斬首的噩夢依然縈繞日本社會,也成為日本安保政策的分水嶺。日本首相安倍3日下令準備向海外使領館增派武官,加強在中東情報收集能力,同時設置“反國際恐怖主義對策總部”。輿論認為,安倍將利用人質危機作為日本擴大海外軍事存在的理由,加快推進修改和平憲法并解除海外用兵限制的節奏,但其處理人質危機的做法在國內引發越來越激烈的批評。大多數日本人擔心安倍的做法可能影響日本在亞洲的形象。 3日上午,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反國際恐怖主義對策會議”。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會議由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主持,確認了防止恐怖分子進入日本境內、確保海外日本人安全的緊急對策。菅義偉表示,“我國(日本)的恐怖威脅變成現實。要努力防恐于未然,確保加強海外日本人的安全”。 作為強化防恐措施的重要一環,安倍3日上午在參院預算委員會上宣布,加強在中東的“情報收集工作”,同時“準備向海外使領館增派武官”。據《東京新聞》報道,日本考慮優先向約旦派遣武官以及對必要地區增派人手。日本NHK電視臺3日稱,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表示,將在國土交通省設置“反國際恐怖主義對策總部”,由國土交通省、海上保安廳和觀光廳的官員組成,用于保障海外游客與大型綜合建筑公司等外國勞務者的安全,強化外國船只的入境檢查,以及加強機場、鐵路等重要設施的警戒、警備工作。 “對日本而言,這場人質危機可能是一大‘分水嶺’,因為日本長期認為能夠免于歐美國家飽受的恐怖暴行威脅,但如今日本人大夢初醒,突然開始驚覺無法置身其外,畢竟日本在海外有150萬僑民,”美國《紐約時報》評論道。日本不少媒體擔心,安倍政權一邊積極強化防恐措施,一邊力爭在本屆國會通過“讓自衛隊出兵海外成為永久可能”的法案。《朝日新聞》認為,安倍對美國主導的“反IS聯盟”采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就是擔心通過上述永久法案可能對日本造成不良影響。《北海道新聞》刊登社論稱,不要讓反恐成為通過“新安保法”的借口,因為安倍政府所要實現的“新安保法”是和禁止在海外行使武力的“憲法第九條”相抵觸的。民主黨等日本在野黨也堅決反對安倍提出的“新安保法”。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盡管安倍強硬反駁,且試圖利用人質危機作為日本擴大海外軍事存在的理由,但其處理人質危機的做法在國內引發越來越激烈的批評。英國《金融時報》稱,人質事件對安倍試圖擴大日本海外影響和海外軍事存在的努力有利有弊,盡管此舉可以為其找到海外用兵的口實,但他在人質解救方面的失敗也成為其海外行動的阻力,如他高調宣布2億美元海外援助的行為就被在野黨批評為“危害人質安全”的決定。一些日本分析家稱,安倍低估了人質事件的“政治殺傷力”,這將影響他在日本選民中的政治信譽。美國福克斯新聞援引亞洲問題專家庫塞克的話稱,日本人對海外的關注和了解度其實很有限,中東對他們而言實在太遙遠、太復雜了。總體上,大多數日本人反倒擔心安倍的做法可能影響日本在亞洲的形象,安倍對此既惱火又無可奈何。 美聯社援引能源經濟研究所首席中東問題研究員田中一郎和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學教授斯蒂芬·納什等人的分析稱,安倍可能利用此次人質危機擴大海外軍事存在,并尋求修改和平憲法,但會比較謹慎,且未必有效,因為“日本在海外軍力不夠,所以人質遇害”的說法很難自圓其說——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專業的軍隊,在中東不乏存在感,但美國被“伊斯蘭國”斬首的人質更多。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隨著日本人質危機的發生,右翼勢力在日本的影響力趁勢擴大,他們在東京舉行集會,抗議政府放松移民政策。而日本的穆斯林社區擔心,原本與此無關的日本穆斯林社區會成為“右翼發泄和報復的對象”。 日本警方已下令保護可能遭報復的穆斯林設施,擔心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 |
相關閱讀:
- [ 02-03]日本人質被殺令安倍痛恨至極 不安情緒在日蔓延
- [ 02-03]國際|人質事件讓安倍焦頭爛額 2015成外交"鬼門關" 視頻中眨眼或傳遞信息
- [ 02-03]人質事件讓安倍焦頭爛額 2015成日本外交“鬼門關”
- [ 02-02]安倍稱將加強國際合作全力反恐 不參與打擊IS
- [ 02-02]屢次否認二戰侵略歷史 “安倍密友”將退出NHK
- [ 02-01]日記者后藤健二被IS斬首 民眾抗議安倍外交政策
- [ 02-01]日本民眾批評安倍政權不顧國民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