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
2015-02-05 12:18:4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我們應該牢牢守護教育的神圣性 作者:復旦大學教授 林尚立 當今,世界各國均把教育作為國家建設的核心能力。人類越發展,知識對社會的決定作用越強,育人的體系也就越健全。國家是否能夠站立、仰頭、大步流星向前,取決于國家教育體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靈健全、發展全面、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這崇高使命最終的落實者,不是學校,而是老師。每一個老師所承擔的工作都是對人成長、對民族發展和人類進步的責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個老師是否合格的最起碼的標準就看其是否尊重和守護教育的神圣性。 教育的神圣性,應該體現為教育必須為天地立心,為民族育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傳道,即塑造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開啟心智,放飛理想,從而使文化得以傳承,血脈得以延續。高校課堂教育中出現的價值傳道錯位、言論底線喪失、心緒情感失控的狀況,不僅直接危害受教育者,更為重要的是動搖國家之脊梁,民族之根本。 教育的神圣性,應該體現為對受教育者的尊重。這種尊重與負責的根本體現,就是老師應該給學生以真善美,給學生以科學與智慧,給學生以理想和抱負,而不是將學生變為自己的思想的附庸、變成自己心緒發泄的對象。 教育的神圣性,應該體現為對科學與真理的尊重。擁有真學問是大學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而真學問的根本在于尊重科學、尊重真理、尊重事實。任何一個真正的大學老師,必須將學問的追求與人格的修煉融為一體,道德文章,為人師表,缺一不可。任何對科學與真理的隨意性,必然帶來對世間與人生的隨意性。 在知識能夠全球化、網絡化共享的時代,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心靈與素質的塑造。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和思想教育水平,全面燃起大學老師對教育神圣性的珍視與守護,既是對國家與民族負責,也是對教師與學生負責;既是對育人事業的尊重,也是對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尊重。 |
相關閱讀:
- [ 02-04]北科大教授彭慶紅:思政課教師要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主陣地上建功立業
- [ 02-04]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創新互聯網時代宣傳思想工作
- [ 02-02]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馮培:有效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針對性
- [ 02-01]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 01-30]高校思想宣傳適應“新常態”才能“入腦入心”
- [ 01-30]教育部:高校教師須守好底線 不許在課堂發牢騷
- [ 01-08]如何跟上習近平新聞理念
- [ 01-07]新華社評論員:為“四個全面”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