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與重慶“棒棒”的山城緣分
2015-02-19 17:10:08?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黎晶瑛 孫靖 |
分享到:
|
“棒棒”何紹強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大意義,直到去年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一次偶遇,才徹底改變了這位打工者的看法。 那是去年4月27日,李克強到渝考察,在萬州港碼頭偶遇了這群挑著扁擔的搬運工,他停下腳步,主動與在當地被稱作“棒棒”的他們握手攀談,“你們很了不起!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掙來的,是中國人民勤勞的象征。” 這段暖心的評價讓何紹強至今難忘。他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下午,在把一位游客在萬州采購的土特產挑上船后,他開始往后折返,剛從江邊斜坡走近萬州港碼頭平臺,就聽見一個親切的聲音,“棒棒!” 循聲望去,何紹強頓時緊張起來,“這不是總理么?” “你們辛苦了!”還沒等何紹強完全反應過來,李克強已經到了面前。剛給顧客送完貨的何紹強滿身是汗,正覺得手足無措時,李克強主動握住了他的手。 “能擔多重貨物?” “可以挑200多斤重” “多大年齡了?” “快60歲了。” 見他這把年紀還在外頭干活,總理有些不忍心,又伸出右手撫著他的腰說,“你的腰怎樣,要保護自個兒的身體。” 他隨后拿起何紹強的扁擔摸了摸,感覺很光滑,繼而感嘆:“看來,干這行有些年頭了。” “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社會分工不同。”和總理的一面情緣讓何紹強記憶猶新,而李克強對他們的評價也讓他在感動中感到幾分意外。 何紹強并不知道,面前的總理曾經當過生產隊的大隊支書,也曾挑過石頭、插過秧。從政后,他最關心的一群人,就是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父老鄉親。 “讓農民和城里人一樣,說實話,是我們多年的夢想。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有縱向流動和平等發展的機會,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位從田間地頭里走出來的總理曾在一次會議上這樣說道。 像許多中國農民一樣,何紹強的人生也是伴隨著外出打工發生了改變。他原本是武陵鎮長塝村3組人,未走出大山時,一家人就靠守著一點田地為生,一年收成在只有3000元左右。 “那時實在太窮了,過年想灌個香腸都舍不得!”何紹強清楚地記得,十幾年前的一天,在家里割完水稻后,他背起了遠行的行囊。 不久后,吃苦耐勞的何紹強在萬州城區當起了搬運工,收入最多的一年,能攢下近2萬元。2009年,他在萬州城邊給兒子買了一套“婚房”,前兩年,利用土地復墾農轉非的機會,他和老伴又購買了城鎮社保,再過2個月滿60歲的他,很快就能領取社保金了。 “每月可以拿500多元。”何紹強說起這個,滿臉的幸福。 何紹強說,這些年自己每天早出晚歸,生活過得很充實,但從沒有想過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價值,“直到我遇到總理。” 在那一次偶遇中,李克強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他說,中國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勞。推動中國發展需要負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擔當、不負重托的“棒棒精神”。 此后的日子里,何紹強變得更加勤懇,他每天穿梭在萬州的大街小巷攬活,認真做著每一個活計。 其實,李克強總理對“棒棒”們的支持并不僅僅是鼓勵。在去年7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專門部署為農民工做好服務工作,要求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并再三強調要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現在政策好了,我們更有了打工的底氣。”何紹強說,自己準備再做幾年“棒棒”,然后就可以和老伴一起,“像城里人一樣的安享晚年了。” 最近,何紹強獲悉老家正在建移民新居,一番走動打聽后,他看中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價值在10多萬元左右。按照政策,只要拆掉家中還“保留”著的老宅子進行復墾,靠政府補貼就可交上大部分的房款,自己僅需從腰包里添湊一小部分錢,這套新房就能落到自己名下。 “等搬新家了,真心盼望總理能來新居做客,感受我們全新的生活。”憨厚的何紹強靦腆地笑了笑,說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彭國威 高緣) |
相關閱讀:
- [ 02-18]李克強總理看望過的留守兒童,今天的心愿
- [ 02-18]國內|圖解:李克強的"大數據觀"|總理看望的創業大學生迎來事業轉機
- [ 02-17]李克強的“大數據觀”
- [ 02-16]國內|習近平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李克強:破解民生難題匯聚增長動力
- [ 02-16]李克強:破解民生難題匯聚增長動力 在真抓實干中推動發展升級
- [ 02-16]李克強考察貴州 掏腰包為當地侗寨貧困群眾置辦年貨
- [ 02-16]李克強為棚改新區貼“福”:棚改不僅是建新房(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