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無線風箏自識途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5-02-21 12:12:2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春走基層】 盛裝“架水節” 大年初一,在湖南省通道自治縣坪日村,侗族姑娘盛裝歡度“架水節”。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攝 只為別后的重聚 馬年最后一天,春雨如絲。 從北京趕回老家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程一千多公里,只為一次別后的重聚。 推開貼著大紅福字的門,爺爺還是坐在那把雙人沙發上。 一旁的座位已經空了兩年八個月二十四天,那是奶奶生前坐過的地方。 奶奶生于1926年。和爺爺結婚是20世紀40年代,十九歲的她從建始縣坐船到恩施城。“她坐的是木船,船頭上扎了大紅綢子。”爺爺回憶說。當年奶奶因為相貌好,她的照片還被印在月餅紙上……后來有了我爸爸和四個叔叔。 回憶變得香甜,空氣里彌漫著糯米蓮藕的味道。父親、三叔、四叔在廚房準備年夜飯,我和三嬸、四嬸、堂弟、小侄子、侄女圍坐在95歲的爺爺身邊。 “蕾蕾好像瘦些了吧”“是怎么回來的”……爺爺看著我,慢慢地問著。 今年,北京回恩施有直達的高鐵,以前要坐24個小時的普快列車,現在只需10個小時。2006年,高速公路通到了恩施。今后回家可以坐飛機、坐火車、坐快客,要是夏天,還可以從武漢坐船到巴東,從巴東開車到恩施也只需要兩個多小時。 爺爺沒有坐過飛機、高鐵,在他的記憶里,還是山路彎彎,溝溝坎坎。說起從巴東到恩施的艱險,爺爺給孫女們講起當年的故事。 20世紀初,爺爺跟著他父親從事鹽業生意,據說當年還開了票號。十多匹馬組成馬幫從巴東出發,到達恩施城和重慶周邊。一路上,高山、峽谷、深澗……有一次在野三坡遇到土匪,馬隊被洗劫,從此一蹶不振。沒有實體做支撐,票號漸漸失去了往日風光……這之后,爺爺改做藥材生意。山里人的一生是驚險的,充滿風浪的。 “趕快吃,這是你爸用柏樹枝熏的臘肉。”爺爺依舊坐在大家長的座位上,紅色棉襖里的他笑得像一個可愛的孩子。 “老幺估計沒賺到錢,過年也不回來了。”爺爺說。 老幺是爺爺的小兒子,也是我小叔。前些年在油田工作,這幾年出來單干,因為受經濟環境影響,鉆井的活兒不像過去那么好做。生活總需要起色。最近,小叔開了一家土家菜館,每天只做一席,但流水能達到上千元。 “老幺就是不定性,要做就要好好做下去。”爺爺說。 “你們工作好、身體好,我就高興!”爺爺接著說。 每次回家,爺爺都滿心歡喜地說著相同的話,只是背駝得更矮了。可記憶里,還是那個為我撐著大傘,在和平街小學三二班門口等我的爺爺。 從到外地求學、工作算起,闊別家鄉已有17年。一年回一次,或者兩年才回一次。家鄉的人多了,車多了,樓多了。飛速的發展,幾乎讓我摸不清回家的路。但有一個家會留在心底——對于游子,是臘豬蹄火鍋里不變的香;對于孩子,是長輩們無盡的嘮叨;對于爺爺,是一塊紅布的思念…… |
相關閱讀:
- [ 02-17]“公款請不到客”“節前送不出禮” 南京現過節新景象
- [ 01-09]全國總工會下發通知 明確過年過節工會如何發福利
- [ 01-03]為人民點贊 溫暖中過節
- [ 12-26]中紀委:確保節儉過節 黨委履責不力將嚴肅追究
- [ 12-21]中國人為何愛圣誕節 外媒:過節只是花錢的理由
- [ 11-09]APEC上過節 記者收到暖心問候
- [ 10-19]村婦十年替夫還債近百萬 逢年過節要賬的排成隊
- [ 10-14]廣東一局長鐘愛犀牛角 逢年過節受賄400多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