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無線風箏自識途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5-02-21 12:12:2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非維和部隊展示中國文化 由中國第十八批赴非洲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主辦的首屆《美麗非洲·文化中國·和諧世界》主題文化夜,于當地時間1月17日晚在剛果(金)的“中國半島”營區舉行,中國官兵、聯合國官員、友鄰維和軍人和當地民眾參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歡度春節。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俊攝 【新春走基層·年俗新景】 記憶中的磕頭拜年 大年初一,清晨六點,山東省濟陽縣仁風鎮史家村,爆竹聲聲,此起彼伏,睡夢中聽見奶奶說:“這個時間點,要是以前,早就磕頭拜年回來了。” 聽到磕頭拜年,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的大年初一。那時,家家戶戶凌晨四五點就得起床,燒香、拜神、放鞭炮、煮餃子。即使很困,我也會早早起床,穿上媽媽為我買的新衣服,給奶奶磕頭拜年。因為奶奶會給我壓歲錢,所以每年都盼望著。等我長大后,就沒有了壓歲錢,但磕頭拜年早已成了習慣,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磕頭拜年是家鄉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戶都會爭先恐后地起床放鞭炮、煮餃子。在一家內部,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完年后,同一個家族的男人就開始結伴,挨家挨戶去給長輩磕頭拜年。每到一家,在正堂屋里,晚輩對著年長的老人雙膝跪地磕頭作揖,長輩上前扶起晚輩,給他們早已準備好的香煙或茶水,跟著父輩去拜年的小孩兒則會得到糖果吃。 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村子里挨家挨戶磕頭拜年的人越來越少。問起原因,爸爸說磕頭拜年是陳規陋習,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也不支持;媽媽說年輕人不熱衷,別的村子早就不磕頭拜年了;奶奶說老年人起得太早,受冷遭罪。 不磕頭拜年,村里的習俗就變成了在除夕夜去長輩家“團拜”。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熱熱鬧鬧:婦女們聊家事,誰家的孩子娶了媳婦,誰的廣場舞跳得最好;男人們聊村事,村里修了水泥路幫助大家致富,村委會立起了“四德榜”弘揚善行義舉;年輕人聊國事,反腐倡廉力度前所未有深得民心。 奶奶漸漸老了,磕頭拜年的習俗也在漸漸遠去,但它卻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
相關閱讀:
- [ 02-17]“公款請不到客”“節前送不出禮” 南京現過節新景象
- [ 01-09]全國總工會下發通知 明確過年過節工會如何發福利
- [ 01-03]為人民點贊 溫暖中過節
- [ 12-26]中紀委:確保節儉過節 黨委履責不力將嚴肅追究
- [ 12-21]中國人為何愛圣誕節 外媒:過節只是花錢的理由
- [ 11-09]APEC上過節 記者收到暖心問候
- [ 10-19]村婦十年替夫還債近百萬 逢年過節要賬的排成隊
- [ 10-14]廣東一局長鐘愛犀牛角 逢年過節受賄400多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