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2月22日電 題:守護“寂寞”的貴州鐵路工 通訊員 張顯飛 記者 張偉 寒冬臘月,貴州山區的夜晚來得格外的早,像是游子匆匆的步伐,緊趕著年三十夜的團圓飯。 2月18日18時許,剛剛巡視了一圈站場的楊躍發回到值班室,準備簽收調度命令、統計上報白班接發列車數據。遠處,節日的鞭炮聲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從山后傳來,香噴噴的臘肉、香腸擺上了老鄉們的餐桌…… 又是一年親人團聚時。然而,這樣的熱鬧并不屬于楊躍發他們。在地處貴州高原山區深處的小小火車站,這個團圓年,只有楊躍發與另一名工友一起過。 “今年是第三次在車站過春節”。楊躍發告訴記者,他是黃織鐵路開通后第一批調進來的鐵路工人,從2011年初來到打括火車站,自此與大山結緣。 這個站地處黔中腹地的鳳凰山中,像是空投到山窩里的一頂帳蓬,前后夾著大山,左右三百米內均是幽深的隧道。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也不見鄉村炊煙裊裊,只有兩股鐵軌,執著地挑起老區人民通往外界的“致富路”。 由于尚未完全成網,這段鐵路前方還是盡頭線,每天除了6趟客車,還有四五趟貨車通過。多數時候,楊躍發和工友們守著寂寞,他們的春運,就是每天在這大山深處默默的守望著近6000名旅客從這里安全地奔馳而過,自從2013年初織金這個老區縣城開行客車以來,大約350萬人次的旅客從這里安全通過。 其實楊躍發的家并不遠,就在四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個火車站,他的兩個兒子與自己一樣,都在鐵路小站工作,家里只有妻子一人照應。今年春運,車間原本安排老楊回家過年,但由于鄰近的另一個小站雞場坡有職工退休,人員緊張,老楊便主動擔當起了支援任務,春運期間在兩個小站來回跑。 “老楊就是有股倔強勁,永遠沖在最前面,支部上黨課、搞活動,他就是最好的教材。”與楊躍發共事多年的站長袁敬介紹,每逢春暑運、黃金周或應急搶險等重點任務,不待領導安排,楊躍發總是風風火火的帶頭奮戰。通過幾次防洪搶險接觸下來,附近的村民都對楊躍發豎起大拇指:“老楊就是精神好”。 2014年7月16日,由于連續多日暴雨,鄰近的鳳凰山隧道內暗河水淹鐵路道床,正在車站值守的楊躍發按到工務巡查人員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果斷攔停由貴陽開往織金的K9476次列車,確保了車上13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 在列車在車站停留的13個小時里,楊躍發和搶險人員一道,一面組織應急搶險,一面聯系附近村民用各種車輛從山外擺渡食品、飲用水等發放給旅客,安撫旅客情緒。這天,直到把所有的旅客通過汽車安全轉運出車站,他連續奮戰了二十多個小時沒合眼。 “幾十年了,早就習慣了。在鐵路上班,大家都一樣。”農民出生的楊躍發,黝黑的圓臉留著兩撇小胡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起話來快人快語,透著一股勇往直前的沖勁,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是他光榮的軍旅生涯留下的印記。 1981年,19歲的楊躍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青年一樣,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志向,響應祖國的號召參軍入伍,奔赴南疆戰場。在部隊五年,因訓練刻苦、作戰英勇,先后三次被連隊嘉獎,并榮立二等功一次 血與火的錘煉,鑄就了楊躍發勇往直前、受傷不下火線的性格。2013年11月,楊躍發休班回家務農時不慎被鍘草機把左手鍘傷住院,誰知當車間領導聞詢趕到醫院看望時,只見楊躍發正在跟妻子“鬧別扭”,原因是他堅持不在醫院呆著,要出院回車站上班。 “這點問題算什么?”老楊揮舞著纏滿繃帶的手,拒絕醫生的勸阻,堅持要立即出院。 歲月流逝、環境變遷,永遠改變不了楊躍發風風火火、疾惡如仇的軍人本色。1986年從部隊退役后參加鐵路工作,先后在滬昆鐵路線上的湖潮、天龍、黃桶火車站工作,從提著煤油燈扳道,一直干到如今坐在控制臺前操作電腦,一路走來,他的故事也一路續寫,為同事們津津樂道。 八九十年代,是中國鐵路貨盜最為猖獗的時期,改革開放之初物資逐漸豐富起來的同時,沿線盜搶鐵路運輸貨物的犯罪行為也越加嚴重。那時火車運行速度慢,給沿線貨盜分子以可乘之機,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盜搶行為,鐵路沿線各站區紛紛抽調年輕職工成立了護路聯防小組,配合公安打擊盜搶勢力,楊躍發正是這支隊伍中的骨干力量。 自從擔任義務護路聯防員后,楊躍發成了貨盜分子的“克星”,不論是值班還是休息時,只要發現盜竊列車貨物,他必定首當其沖的堅決追捕。十余年里他先后在天龍、黃桶等站配合公安抓捕貨盜分子二十余人,帶動了一批鐵路職工積極與犯罪行為作斗爭,受到路地雙方的嘉獎,先后多次被授予“貴州省護路聯防先進個人”、分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完) |
相關閱讀:
- [ 08-25]香港鐵路工會回應列車碾死流浪犬:我們很惋惜(圖)
- [ 07-22]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擱淺 居民多次抗議
- [ 12-06]探訪云南大山深處鐵路工人流動之家
- [ 12-04]鐵路工檢車28年走4萬公里 可繞地球赤道一圈
- [ 05-24]向莆鐵路工程線接軌福州火車站(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