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3日電(見習記者 奚金燕)微信拜年已不是新鮮事,然而今年網絡紅包的“橫空出世”則為拜年增添了不少趣味。塞進紅包的錢往往只有幾分幾厘,價值不高,但人們卻樂此不疲,“搶槍搶”、“發發發”,根本停不下來。不知不覺中,網絡紅包成了親戚拜年時的新談資,成了朋友聯絡感情的新方式,成了羊年春節新年俗。許多親朋好友在用手機搶紅包間,減少了一分生疏增進了一分親切。 一天共收到了442個紅包、金額3649.78多元;發出紅包394個、金額3879.09多元;平均都在幾元錢一個,多的也就是十幾元、幾十元……這是微信用戶龔先生在朋友圈曬出的“搶紅包戰績”,末了他還加了句評論:收支平衡。 派紅包是很好的春節習俗,原本就是討個吉利的意頭,而不在乎數目的多少。而今年,網絡紅包的“橫空出世”,更是讓這一傳承千年的中國年俗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現。 手機搶紅包,開始紅火于2014年春節互聯網公司騰訊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紅包”應用,進入2015年,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加入了這場春節“搶紅包”大戰。 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億次,春晚播出期間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到110億次。春晚主持人口播提醒觀眾搖紅包之后,微信搖一搖互動達到峰值:每分鐘8.1億次。 90后姑娘小麥告訴記者,她已經很多年沒看春晚了,但是聽說今年春晚多了一個搖紅包的互動環節,她“破天荒”地拿著手機一直熬到了春晚結束。在小麥的帶動下,小麥的父母也一邊看春晚一邊“搖”紅包,而運氣的比拼更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一個個小高潮。小麥的父親運氣好,總是能搖到幾塊幾十塊,偏偏小麥和母親總是落空,這些幸福的小插曲為小麥家的除夕夜增添了不少歡樂。 在采訪中,不少人表示,手機派發紅包既有游戲性又有互動性,一下子拉近了與親朋好友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碰到生疏的親戚,很多人不再用老套的寒暄,像“交男朋友了嗎?”、“考試成績怎么樣啊?”、“一個月收入多少啊?”等等讓人避之不及的話題來套近乎。現在,有親戚朋友會大方地詢問“你搶到了多少紅包”,更有比較洋氣的長輩,直接用電子紅包取代了傳統的壓歲錢。在派發紅包間,彼此之間的生疏減少一分,而親切增進一分。 從商家設置的比手氣中,人們還能挑戰下自己的運氣值。“紅包要來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正閑著無聊的朱萍看到單位的微信群突然刷出這么一條消息,立馬眼睛一亮。很快,朱萍的BOSS就在群里發出了一個紅包,朱萍拆到了8.88元,這已經算是比較好的運氣了!朱萍看了下搶紅包記錄,幾乎都是幾塊幾分的,最少的只搶到了0.01元。 讓她驚訝的是,平時在群里潛水的同事也被“炸”了出來,都紛紛搶起了紅包。一個紅包點燃了大家的興致,很快,原來幾乎用于發布“行政命令”的微信群成了大家聊天的平臺。“BOSS,我手機快沒電了,你發不發倒是吱一聲啊”、“這個紅包不給力啊,繼續來個大的”、“小馬手氣最佳,過完年必須請客啊”……你一言我一語,群里的氣氛慢慢升溫,變得十分融洽。 “如果不是搶紅包,平時根本沒人冒泡。”搶紅包的神奇讓朱萍有些驚嘆。在朱萍看來,雖然微信紅包只有幾塊錢甚至幾分錢,但是,每一個數字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祝福,如1.21元是“大步走向幸福”,0.01元是“恭喜發財,大吉大利”,2.99元是“友誼天長地久”。 “禮輕情意重,搶紅包為春節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氛圍。”但朱萍認為搶紅包也要適度:“搶紅包只是一種娛樂方式,更多的時候不妨也放下手機,多陪長輩們聊聊天。”(完) |
相關閱讀:
- [ 02-20]網絡紅包大戰打得歡 專家:警惕釣魚欺詐假紅包
- [ 02-19]近7億元網絡紅包席卷除夕夜 網民不看春晚看手機
- [ 02-16]向“紅包腐敗”宣戰,別落下網絡紅包
- [ 02-13]“網絡紅包”不能沒有基本的誠意
- [ 02-13]全民搶網絡紅包有歡樂有不滿 需警惕假紅包別上當
- [ 02-12]網絡紅包商戰莫要沖淡人情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