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閱制圖 編者按:“穿新衣,放鞭炮”——傳統觀念里,這是過春節少不了的節目。不過,出于對空氣質量和公共安全的擔心,近些年來,一些地方推出禁放、限放的措施。每到春節,“放還是不放”都是一個問題,也會引發一些爭論。 歡度春節,熱鬧和安全、喜慶和清新哪個更重要?不放和少放鞭炮,年味兒是不是就弱了?今年春節期間燃放鞭炮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如何?本報記者在北京、山東、江蘇、湖南等地調查發現,放鞭炮的人少了,和往年春節相比,不少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好了。 本報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孫秀艷、余榮華)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的監測結果表明,2015年除夕至初一(2月18日13時至2月19日12時),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338個城市中,有51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污染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四川、甘肅、廣西等地。與17日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增加48個。與2014年同期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數量明顯減少,空氣污染程度有所減輕。 京津冀地區的北京、廊坊、保定、石家莊、衡水、邢臺等6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區域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130微克/立方米、184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4.0%、27.3%。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中,麗水、臺州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溫州、鹽城、衢州等6個城市為輕度污染,其余17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區域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67微克/立方米、101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70.2%、63.1%。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較好,9個城市空氣質量均為良,區域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52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0.5%、36.2%。 據介紹,受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響,2月18日18時至23時,PM2.5小時平均濃度呈逐漸升高趨勢。19日2時左右全國PM2.5平均濃度最高。隨著煙花爆竹燃放量下降和再次增加,PM2.5濃度先后從19日凌晨4時開始呈現下降趨勢,9時左右再次出現小幅上升。與去年除夕夜相比,161個可比城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由1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99微克/立方米,下降48.2%。 據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除夕和初五夜間,煙花爆竹都對北京市空氣質量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由于夜間大氣擴散條件不利,兩次燃放高峰后,污染物濃度的下降速度均較慢。 |
相關閱讀:
- [ 02-24]燕郊傳銷村春節期間仍在上課 百余人未回家過年
- [ 02-24]國內|總理看望過的農場主期待豐年 春節網絡文化話題火了 樓市進入淡季
- [ 02-24]火車司機之家的春節團圓
- [ 02-24]春節網絡文化話題火了
- [ 02-24]春節盤點:從小到大被媽媽“騙走”多少壓歲錢
- [ 02-24]抓好春節“家教”契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