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
2015-02-28 07:04:27??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么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為關鍵一環;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為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范,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坐標系中審視,一個鮮明的感受是,無論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歷程中,還是在中國現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社會主義幾百年演進中,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都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探索。將依法治國提升到“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的高度,將目標設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立足點是堅持中國道路、完善中國制度。作為治國重器,全面依法治國書寫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開啟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撐。法治是框架和軌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據,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穩定性、規范性;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依規治黨才能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本質一致、辯證統一。沒有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在法治確定為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全社會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為中國前進的堅強保障,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 “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歷史周期律、實現長期執政,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落實好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沿著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我們一定能在“四個全面”相互激蕩的偉大進程中,繪就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本報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2-27]新華社長篇通訊:著眼“四個全面”促進文明發展
- [ 02-27]“四個全面”是中國追夢的時代哲學
- [ 02-27]兩會用車全面體檢 9大項30小項“零故障”
- [ 02-27]中國油價全面回歸“6元時代” 上調幅度創近兩年新高
- [ 02-27]互聯網彩票全面收緊 多上市公司遭遇“黑天鵝”
- [ 02-27]“四個全面”引領“平年兩會”不平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