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從習近平用典看治國理政思路
2015-03-01 18:16:44??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習式外交: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典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解讀】孟子的這句古語意思是,天下萬物沒有同樣的,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這是客觀存在。孟子指出,物品的價值有的相差五倍、十倍,甚至千倍、萬倍。倘若你將它們同等看待,就是擾亂天下。 習近平在多次場合引用過這句古語,要表達的都是“多樣性”的思想。一棵樹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樹葉;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樣的沙粒。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各國有各國的歷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既有盧浮宮也有故宮,既有金字塔也有大雁塔,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才能吸引眼球,這是中國人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的道理。正所謂“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每個國家都可以也應該根據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
相關閱讀:
- [ 03-01]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有深意
- [ 03-01]習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 [ 02-28]著眼“四個全面” 促進文明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 [ 02-28]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 [ 02-28]深改組部署改革“施工圖” 習近平重視民眾“獲得感”
- [ 02-27]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 [ 02-27]習近平: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
- [ 02-27]習近平繼承父親“財富”:實事求是 夙夜在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