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在“四個全面”總布局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2015-03-03 08:43:21? ?來源:《黨建》雜志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堅持依憲治國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前提 新中國憲法事業6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必須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相適應,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務相契合。我國憲法形成于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同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奮斗和創造的輝煌成就緊密相連,同黨領導人民開辟的前進道路和積累的寶貴經驗緊密相連,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諸法之宗”。 憲法確定了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愛國統一戰線,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原則,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認了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以其至上的法律地位和強大的法制力量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行使,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了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我國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充分體現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好憲法,是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證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保障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好憲法,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法制保證。 憲法是我國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的地位、原則和內容決定了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一要求的提出強調了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和根本性。一方面,我們行使權力、治國理政的所有活動都要以憲法為根本準則,在憲法框架內進行,不允許任何超越憲法特權的存在,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石。另一方面,憲法明確規定了我們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堅持依憲治國就要堅持黨的領導,從而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總之,依憲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程,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先決條件。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只有牢記憲法原則,堅守憲法規定的國體、政體,堅持憲法規定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各方面的合法權益,才能夯實執政基礎和依法治國的根基,從而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進程中,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 要堅決維護憲法權威,切實加強憲法實施 當前,堅持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堅決維護憲法權威,切實加強憲法的實施和監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憲法實施的要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完善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維護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 法治權威的樹立首先需要憲法權威的實現,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而憲法權威的樹立來自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信仰和擁護,這就需要在推進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過程中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與此同時,要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強化憲法意識,使廣大人民了解憲法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領會依憲治國的重大價值和深遠影響。要使人民認識到,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的各項制度,是實現依憲治國的關鍵。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只有切實加強憲法的實施,健全各項監督機制,才能使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使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順利推進。抓好憲法實施工作,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其次,要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從而在憲法監督的實施、憲法解釋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落實憲法要求,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一方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依據憲法治國理政是憲法賦予我們黨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另一方面,我國憲法又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了確認,使黨的政策成為憲法和法律的靈魂和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黨就必須帶領人民遵守和踐行憲法和法律,黨的領導與憲法權威在根本上是統一的。因此,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貫徹和實現依憲治國的根本保障。 網站編輯:秦昊宸![]() |
相關閱讀:
- [ 02-28]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 02-27]節后第一天 龍文區檢察院組織干警接受廉政教育
- [ 02-27]德化縣國稅局召開2015年黨風廉政工作會
- [ 02-26]“請喝咖啡”測試是廉政教育創新
- [ 02-26]永春縣審計局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
- [ 02-26]三明市行政服務中心四舉措落實黨風廉政主體責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