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焦點】誰在唱衰中國經濟
2015-03-03 20:41:06?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海外網3月2日電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紛紛擾擾的“唱衰論”,中國經濟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持續穩定增長三十多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抹亮色”。然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引來不少質疑,一些西方媒體試圖借機唱衰中國經濟,“崩潰論”、“懸崖論”的聲音由此甚囂塵上。專家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濟新常態特征顯現。未來隨著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長期向好趨勢不改。 一、外國媒體和機構質疑中國經濟增長 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疲弱,中國經濟陷入“三期”疊加的陣痛期,下行壓力較大。據媒體報道,一些西方媒體和機構自去年年初開始,不斷集結海外“空軍”力量,持續散布“唱衰中國”的論調,并于近期中國兩會召開之際輪番集中發力。 2014年4月,英國《金融時報》刊發文章《中國的經濟危機正在到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早在2011年和2013年,就曾先后發表文章《中國會崩潰嗎?》和《中國遇上了大麻煩》,預言中國經濟金融即將崩潰,近期其公開宣稱,“五年里我對中國經濟比較擔心”;2015年1月,德國《經理人雜志》刊登題為《盲目的中國亢奮時代已經結束》的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導致市場機遇越來越??;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近期刊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的文章稱,“2016年或將成為中國的夢魘”。 分析人士指出,外國媒體和機構質疑中國經濟增長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近年來經濟增速滑落,可能會“硬著陸”;二是依賴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模式單一不可持續,技術創新與進步不足;三是消費比率偏低,內需增長不足;四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消失;五是地方債務、影子銀行、國企壟斷存在巨大風險。 |
相關閱讀:
- [ 01-29]“雙核”推動中國經濟前行
- [ 01-24]總理“雙引擎”論為中國經濟再注源頭活水
- [ 01-1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推3本厲以寧經濟學專著
- [ 01-06]外媒:五大因素利好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
- [ 12-30]澳門賭場貴賓廳日漸冷清:內地官員沒了富商少了
- [ 12-23]厲以寧:十三五規劃將對經濟增長率作重大調整
- [ 12-23]江西落馬官員情婦與多位廳級干部存權色交易
- [ 12-09]滴滴專車被指非法運營遭多地叫停 交通部將再調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