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暢談中國經濟:新常態 新趨勢 新期待
2015-03-04 12:53:2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周艾連 |
分享到:
|
面對空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引發廣泛關注。盡管增速略有放緩,但仍處于“合理的增長區間”,為中國制度改革與創新騰出空間;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中國經濟正向中高端演化;一系列改革舉措點燃了大眾創業的激情,激發了市場活力;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不斷涌現,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質量型、差異化競爭逐步代替過去的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市場環境的改善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吸引了更多外資……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蘊含了更高的含金量,這也讓各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和期待。 速度下臺階 質量上臺階 《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3.64萬億元,同比增長7.4%。對此,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雷家骕分析指出,去年經濟增速的確略有放緩,但并沒有“掉擋失速”,而是蘊含著更高的含金量。 何為“更高的含金量”?雷家骕說,去年7.4%的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已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年GDP總值。同時,就業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不減反增,主要效益指標基本穩定,經濟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總體向好、穩中有進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具有巨大韌性與發展潛力。 “經濟增長速度高一點還是低一點,本身并不重要,關鍵要看經濟運行的質量。”雷家骕說,“需要通過經濟增長的適當減速和換擋,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創造機遇和空間。在轉型過程中,利用相關調控手段,平抑經濟波動、防止短期過快下滑是必要的,但應堅持速度服從質量的原則。” 長期致力于技術經濟領域研究的雷家骕表示,除了“三期疊加”的大背景,還有一個重要背景應引起足夠重視,那就是我國正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恰當把握新一輪產業革命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換擋、轉型”的機遇,就能更多地看到中國經濟美好的未來。 雷家骕認為,在經濟持續增長中提升質量,關鍵是把當前投資的重點放在“改造與創新”上。“在原始性創新方面,要為經濟持續增長培育更具耐力的原始動力。在主要產業部門的技術改造方面,要保證我們的產業技術體系與發達國家同步轉變。”他說,目前,我國在家電業等基于技術的產業,初步實現了對發達國家的追趕。但在生物工程等許多基于科學的產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這與投資不足有很大關系。 “處理好經濟發展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力爭速度下臺階的同時,質量上臺階。”雷家骕希望今年兩會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方面形成更廣泛共識,在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中找到發展良策。(經濟日報記者曹紅艷) |
相關閱讀:
- [ 01-29]“雙核”推動中國經濟前行
- [ 01-24]總理“雙引擎”論為中國經濟再注源頭活水
- [ 01-1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推3本厲以寧經濟學專著
- [ 01-06]外媒:五大因素利好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
- [ 12-30]澳門賭場貴賓廳日漸冷清:內地官員沒了富商少了
- [ 12-23]厲以寧:十三五規劃將對經濟增長率作重大調整
- [ 12-23]江西落馬官員情婦與多位廳級干部存權色交易
- [ 12-09]滴滴專車被指非法運營遭多地叫停 交通部將再調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