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暢談中國經濟:新常態 新趨勢 新期待
2015-03-04 12:53:2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周艾連 |
分享到:
|
激發科技的巨大潛能 “科技創新,投入為要。只有按照國家重大部署,將政策支持、資金投入、體制機制創新、產業變革等因素擰成一股勁,才能全速發動創新驅動這個引擎。”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王震坡說。短短半年時間,該中心已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從電機、電池、電控研發到系統集成、產業化生產、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鏈式聯合”模式,充分發揮了支撐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的作用。 過去的一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舉措密集推出:國務院部署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邁出重大步伐,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這些舉措都推動了我國科技創新不斷向縱深發展。“不僅從國家層面首次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作出部署,激勵機制也有了重大突破。”王震坡說,原有的科研體制限制了研究經費的使用范圍,如今創新中心可自行制定績效考核標準,讓創新者獲得應有的智力回報,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創新中心圍繞相關領域,開展了電動車輛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電動車輛產業化和商業化的瓶頸技術,不僅形成了相關專利鏈和專利群,更切實降低了車輛生產成本。”王震坡說。 今年兩會,他對創新驅動戰略相關政策充滿期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技術的難題亟待突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待完善,要完成這些任務光靠政府投入不夠,必須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構建一個良性循環機制。”王震坡建議,破除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世界對中國發展充滿信心 據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隨著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3日開幕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召開,中國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一些海外人士認為,今年兩會將討論的改革與發展戰略舉措,不僅將確保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也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阿根廷“管理與適應”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卡魯加蒂說,中國正致力于可持續和更加公平的增長。長期來看,中國增長趨勢并未改變。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后,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將會得到又一次巨大釋放。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倫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指出,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更重視可持續發展、經濟合理增長、環境保護、合理而普惠的生活水平,并采取措施扶持弱勢群體,“中國的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法中協會主席雅克·溫明登表示,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解決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中國今天的改革走在一條非常好的道路上。我繼續對中國改革滿懷信心”。 巴西利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終身教授阿熱米羅·普羅科皮奧說,如今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正在由外向型向啟動內需、產業升級等內部發展轉移。中國擁有廣闊國土和13億多人口,轉而開發其內部市場是“極其正確的選擇”,它不僅能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
相關閱讀:
- [ 01-29]“雙核”推動中國經濟前行
- [ 01-24]總理“雙引擎”論為中國經濟再注源頭活水
- [ 01-1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推3本厲以寧經濟學專著
- [ 01-06]外媒:五大因素利好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
- [ 12-30]澳門賭場貴賓廳日漸冷清:內地官員沒了富商少了
- [ 12-23]厲以寧:十三五規劃將對經濟增長率作重大調整
- [ 12-23]江西落馬官員情婦與多位廳級干部存權色交易
- [ 12-09]滴滴專車被指非法運營遭多地叫停 交通部將再調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