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他表示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在7%左右,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對于中國前行的方向,博茨瓦納駐華大使薩薩拉?喬治看得格外通透,他認為7%的經濟增長速度對于中國而言相當合理,而且“我們應當看到中國不是慢下來,而是穩下來”。 彭博社的觀點與之類似。“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已充分認識到,要緩解地方公共債務、抑制過剩的工業產能,并治理環境污染,必須讓速度慢下來。何況,即使是7%,放眼全球也是令人艷羨的高增速。” 另一部分國外媒體和學者則更加關注中國決意慢下來的原因。日本新聞網指出,中國政府有計劃地調低經濟增長率,源于對本國經濟調整的底氣,“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雖然只有7.4%,但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高于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上升2%,處于穩定狀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了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使得中國政府有自信來調低經濟增速,以實現常態化經濟、維持社會穩定”。 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丹?斯泰恩博克認為,簡單地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解讀稱經濟遇困是種“誤解”。“過去,中國選擇快速奔跑,是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經濟體。現在,中國政府在仍能快速奔跑時選擇慢下來,是為了提高人均國內生產值,從而讓更多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除了經濟增速,環境保護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主要闡述的另一個重要議題,他用“民生之患”和“民心之痛”來形容環境污染令外媒印象深刻,后者盛贊“從中能夠真切感受到中國領導人的心誠志堅”。 “在經濟和環保議題上,”英國廣播公司解讀道:“盡管篇幅不同、措辭有異,但李克強總理想向中國人民傳達的根本信息唯有一個:中國政府志在紓民困、解民憂,并且中國政府知曉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
相關閱讀:
- [ 03-05]美國專家:資本與消費將成中國經濟全球化新特征
- [ 03-05]中外人士暢談中國經濟:新常態 新趨勢 新期待
- [ 03-04]在“新常態”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 [ 03-04]中外人士暢談中國經濟:新常態 新趨勢 新期待
- [ 03-03]俞敏洪: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不會影響普通人創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